李元娘虽得李姨妈的劝告所以心情平静了不少,但还是有点不满地道:“可是她地位比我高,以后她儿子地位也会比我高,还有啊,她一个庶女结婚,二皇子府送了那么多聘礼来,现在我这个嫡女结婚,诚郡王府送来的聘礼只有那么一点点……”
比不过简安宁、简安怡也就罢了,毕竟简府的确比她家强,所以她们嫁的好她还能好过一点,但李二娘凭什么也能嫁的比她好啊,她当然不满了。
——她的未婚夫,是京中诚郡王庶子的嫡子,所以获封奉国将军。其实有封号的宗室是可以到了年纪就分府出去的,只是诚郡王做了些特殊规定,所以府里虽嫡庶繁多,并未分家,因未分家,子孙婚嫁时,自然提的是郡王府的旗号,这也是李元娘这会儿说送聘礼的人是诚郡王府,而不是什么将军府的缘故。
李姨妈听了女儿的话,忙开解道:“她儿子还没有影子呢,我看皇贵妃这么讨厌她,指不定她就生不出来;而且,二皇子跟太子别苗头,也挺危险的,将来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哪有女儿你这个安稳的很,绝不会有什么风险好?”
她是真觉得女儿这婚事不错的,想想看,她那姐姐的小女儿简安欣,那么风光,结果嫁了个什么?不过就是个商户而已,人家可是五品官的女儿,再看看二房两个,嫁的也不怎么样,三房简安宁那是个例外,就不提了,所以相比起来,自己家这样落魄,女儿竟然能成三品诰命,若不满足的话还想怎么样?若不是她幸运地通过了前两轮筛选。这种好事哪会落到她头上,若是在第一二轮就被选了下来,那就只能回家,她给她找了,如果她给她找的话,周围条件不错的哪会看上她家,到时指不定要嫁个什么落魄人家了,哪有嫁给宗室好?
于是她便将这个道理跟女儿说了,然后又道:“况且聘礼的事,他们走的是宗室的规矩。又没见给的比规定的少,虽然是不太多,但也不算太跌份。他们做的都没出格,外人不会笑你的,反倒是二皇子给李二娘那么多聘礼,只比皇子妃少一点点,别人反而要议论她。皇贵妃也借着这事说她呢,所以你看,她那聘礼多,名不正言不顺的,也未必是好事。”
看女儿被自己说的神色更缓和,李姨妈更进一步地道:“更何况。李二娘不是正妻,连成亲都没有一个,就那样一抬轿子进了府。一个女人,若是一生连婚礼都没有一个,那有什么意思呢,始终是有缺憾的,而女儿你。到时可是会风风光光大嫁,八抬大轿抬进诚郡王府的。哪个好,哪个差,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吗?”
这里要说一下,为什么李元娘还不知道二皇子将来究竟是封亲王还是郡王呢?
这是因为,本来按照王朝一直强调的嫡庶有别的调调,皇帝的子女分封该是这样的:嫡妻,也就是皇后的子女,嫡长子为太子(当然在现实中,最终的皇位继承人不一定就是嫡长子了,夺嫡的事时有发生),其他嫡子为亲王,女儿为公主;小妾,也就是其他嫔妃的子女,儿子降一级为郡王,女儿为郡主。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前几代由于皇后的儿子也没多少,所以级别最高的亲王没几家,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大多是妃子生的郡王,很符合高级别的宗室不能太多免得生的子弟爵位也高数量又庞大会消耗大量银钱和皇家庄园的思路。
但因第四代皇帝有个很喜爱的宠妃,他不想自己宠妃的子女只能封郡王和郡主,于是改了祖制,说是有功的可以向上提一级,于是,就出现了妃子的儿子女儿,只要得皇帝喜欢,也可以封亲王和公主的情况,导致如今有将近十来位亲王的现状。
那皇帝为了表示自己这不是只为了宠妃,也是为了整个宗室,所以说这个恩封也适用于其他宗室,当然最高只能向上提一级,以示对有功者的奖励,于是现实中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偶有运气好的宗室,能上升一级,当然这种情况不多,毕竟一般人给自己喜爱的子女提升那很正常,给那些来往不多的宗室还提升,那除非是非常讨皇帝喜欢了,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费那个心,免得开支增加。
所以因皇贵妃非常得宠,李元娘就觉得二皇子搞不好会封亲王。
却说这时李姨妈倒是说到了李元娘心里去了,想着是了,向来皇子们是最危险的职业,稍有不慎就会炮灰的,的确是自己这个安稳多了。
想到这儿,李元娘心思又活泛了,想着要是二皇子和李二娘他们这样一直不安分下去,被太子灭了就好了,别让他当成什么亲王郡王甚至皇帝之类,那她就没什么好羡慕的了。
况且能坐花轿,凤冠霞帔,的确是一个女人盼望的,一辈子没个成亲礼仪,一顶小轿就进了府,的确是有缺憾的。
且,就像她娘说的,如果她当时在第一二轮落选了,宗人府不会指婚,她回家后会嫁个什么样的人家,她还真不敢想,要是让她嫁个穷官小官,甚至是像她哥这样没收入来源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那她可真要没法活了。
于是李元娘的满腹不满便消散了不少,开始一边盼望着二皇子倒霉,一边安心待嫁。
在李元娘跟母亲说话的当儿,简二夫人也在跟女儿简安茹说这个事,简二夫人看了女儿的花容月貌,叹了口气,道:“没想到李元娘倒是好命,一下子就嫁了个衣食不缺的。我儿,当初你也参加宫选就好了,就你这相貌,就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