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境内,曹操大帐
“虎牢关守将吴谋、黄忠、华雄、郝昭,麾下兵马三万余人,日夜操练,早已做好了准备!”一名风尘仆仆的人跪在地上向曹操禀报。
“退下吧!”
“诺!”
“吴谋!”曹操闭着眼睛,一边用手指轻轻摩挲腰间的玉珏,一边静静思索。
许久之后,他再次睁开双眸,狭长的眼眸中露出危险的精芒:
“来吧,叔德兄!汝休怪我恩将仇报,我这也是迫不得已啊!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而此时,被曹操一直惦记着的吴谋却不在虎牢关。
浅浅的积雪没过马蹄,吴谋和几位镇守虎牢关的大将正在酸枣侦查地形。
“将军!你确定联军会驻扎在此地?”华雄带着一个文弱书生,策马在整个酸枣走了一遍。
“确定以及肯定!怎么样,我交代的东西画出来了没?”吴谋撑着把油纸伞,他可不想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感染风寒。
“回、回将军,小生已经画好了,还请将军过目!”那文弱书生将一张锦帛奉上。
吴谋接过锦帛,粗略扫视,确认无误后道:“好了,我等速回!”
几匹快马立刻朝着回路奔驰而去。
在路过一处山道时,吴谋勒住马,打量四周问道:“此何地?”
几员大将面面相觑,他们来到虎牢以后还未出城探查地势,自然是一问三不知,三问九摇头!
“将、将军!”那书生受不得一路颠簸,早已精疲力竭:“小生知道!此地名唤虎口涧,因形似虎口而得名!”
“虎口涧?”吴谋大笑着点头道:“好名字!好名字!”
书生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只得笑着附和道:“是个好名字!”
黄忠和华雄倒是从吴谋的言行中隐约猜到了什么,但迟迟不敢确定。
……
数日后的酸枣
旌旗遮天蔽日,黑压压的士卒密密麻麻坐落的营帐,这里盘踞了数十万雄兵。
各路诸侯的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此时中军大帐内,来自各地十八路诸侯沉坐在那里!
曹操身为这次讨董的发起人,此时一脸的豪气安坐在首位,下方各路天下豪杰纷纷安坐两侧,一时间相谈尽欢。
“我等十八镇诸侯齐聚一堂,真乃天下之幸事,然蛇无头不行,群龙更需有头,吾等应选出一名盟主,到时十八路诸侯麾下兵力才能齐心合力共诛董贼啊。”河内太守王匡手抚长须道。
“是极,是极!”
随着有人起头,一时间大帐内更是纷纷热闹起来。
麾下诸将纷纷自豪的赞美自家的主公,而各路诸侯纷纷一脸的泰然之相抚摸着胡须。
徐州牧陶谦德高望重,便说道:“曹孟德传天子令召集诸侯,乃是天下人的楷模,可当盟主!”
北海太守孔融跟着说道:“前辈所言甚是,诸公以为然否?”
位于上首的曹操红光满面,显然极为满意,但口中所连连推辞。
其下首处的袁绍面色难堪,左手更是暗自攥紧,瞳孔中闪烁着怒火,心中暗恨这两个糟老头。
他身旁一名白衣文士双眸闪烁着精光,其人正是许攸。
见到袁绍的这副表情,他心中十分满意,不枉他这些天屡屡在袁绍耳边念叨曹操的野心。
袁术悄然转头与袁绍暗相视一眼后,心中泛起了一阵涟漪,他确实与袁绍有矛盾,但此次会盟不管如何,他们绝对不能辜负了家族的期望。
袁术低头咳嗽两声,立刻就有一人站起来道:“吾举荐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二人。”
众人将目光投向此人,原来是冀州刺史韩馥。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亲戚,东郡太守乔瑁是袁家的门生,皆是先后附和。
曹操见事不可为,又不想得罪袁绍,只好道:“本初兄四世三公。门下多故吏,又是汉朝名相后裔,可为盟主!”
袁绍再三推辞,众人皆道:“非本初不可。”袁绍方应允。
祭天的会盟台,五六丈高,四周插满了旌旗,数十万大军汇聚,绵延数平方公里。
袁绍独上会盟台,望案几之上代表盟主地位的兵符将印,霸主的气概油然而生。暗道:“诸侯尊吾为盟主。待得剿灭董卓,报得大仇,便行那废立之事……。”
袁绍焚香拜倒与地,曹操等人随后在台下拜倒。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数十万将士一起高呼,声震天际哪怕是数十里之外的虎牢关亦能听得见这呼声。
众诸侯亦是热血沸腾,发誓同心协力,共诛董贼!
祭告完毕,众人回营升帐。
就说袁绍,当了盟主心气愈高,想着一鼓作气灭了董卓,以报自己断臂之仇。
他琢磨了一下,行军打仗粮草是最重要的,不能落入他人手中。
而自己管着也说不过去,便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众人皆答复道:“惟命是听。”
袁绍借坡下驴,道:“吾弟袁术为人公允,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
众人虽心中略有不渝,但却也是答应下来了。
“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