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缓缓启动了。
少了老火车咔嚓咔嚓的声响,不仔细觉察,很难感觉到人已在路上。
陈建强离开了女儿,才露出忧心忡忡的面容。
住院的不是自己的岳父,而是自己的妻子俞美,她在儿子家摔骨折了。
俞美周六那天跟陈小鹤打完电话之后,就推着自己的孙子欢欢下楼转了一圈。
连续的几天农忙,又跑去看望90岁的老父亲一天,让她有点疲惫。
自儿媳周微微生孩子以来的这100多天,她几乎没有睡一天好觉。
儿媳妇除了生下这个娃,别的事情都不会动动手,歇产假在家就是奶奶孩子。
更别说暑假的那两个月,儿媳妇的妈还把她的两个女儿也送过来了。
那两个小妹妹一个周笑笑16岁,一个周兰兰10岁,都长得如花似玉,就是平常里连根针也拎不动。
名义上是来看望大姐的,实际上是来消暑来了,孩子从不帮着哄,却要俞美一起伺候一日三餐。
等暑假过完,儿媳也休完产假去上班了。
工厂上班是三班倒,白天晚上的换班,家里的一应事情就都落到俞美头上了。俞美24小时接管了孙子。
俞美这些都不怕,她从年轻时候就吃苦耐劳、手脚麻利,做什么事情总是比别人利索几分。
不过,眼下她年纪也是大了,67的人了,怎么能和年轻时候比呢。
早上从自己娘家坐公交车来儿子这里,盘山路开了一个半小时,整个人还都是晕的。
俞美年轻时候就容易晕车,这年纪一大血压上去了,每次一坐车整个脑袋都闷痛。
推着娃下楼逛,碰上隔壁奶奶也推着年纪相仿的娃出来了。
娃虽然差不多大,奶奶的年纪可看着要差出一辈了,对方看样子不满50岁,两家人离得近,儿媳妇又都在一个地方上班,平时还算熟悉。
俞美生这儿子的时候都已经40出头了,年轻时候不觉得,等老了抱上孙子就看出差别了。
“这么快就回来看孩子了?前两天不是回家了吗?说是你老汉去上海看大女儿去了?家里忙的开?”那年轻奶奶问道。
“是啊,这不是儿媳妇回娘家待不住,她那两个妹妹过周末昨天也来家里了,我只能早点过来了。老汉还在上海呢,家里的牲畜、还有老汉送奶的事我也都托付给家里她二婶了,反正再有一星期老汉也就回来了,我中间也得再回家两趟。”俞美细细碎碎地跟年轻奶奶讲。
“噢,老汉回来了,你得让他跟你一起来带娃呀,家里那摊事先放放,你看你这一天累的。”都是来给儿子带娃的,年轻奶奶很明白俞美的处境。
“我老汉不想来,他和儿媳妇住不惯,大男人又什么也不会干,来了能干多少事啊!”俞美连连摆手。
“你儿子最近咋样?又干什么去了?我这两天没怎么看见他啊。”年轻奶奶又问道。
“他啊,每天窝在家里不下来,我今天来,还陪着孙子在睡大觉呢,一天到晚抱着个手机看。前面说要卖盒饭,弄了几天又黄了。”俞美毫不顾忌地跟别人分享着儿子的那些事儿。
“还是得找个正经工作啊!”对方奶奶同情地说。
俞美叹口气,刚要再说点什么,躺在小车里的欢欢哭起来了,估计是饿了。
眼看着也快该做午饭了,俞美就和年轻奶奶告别,推着娃回家了。
回到家,看到儿子陈小鹿还躺在卧室看手机呢。
俞美有心劝他几句,张了张口又闭嘴了。
儿子大了有自尊心,一个大男人不上班,靠老婆每日上班赚钱总是脸上不光彩。
他又不像大女儿一样,从小学习好,自己一路都不用发愁。
这儿子小时候就体弱多病,学习成绩从入校开始就一路倒数,让俞美操碎了心。
俞美叫他又免不得母子吵架,不叫也罢。
儿媳妇那两个小妹妹也带在另一间卧室里看电视呢。
家里到处乱糟糟的,客厅里尿布、脏衣服一堆堆的,厨房里昨晚上油腻的碗碟还在水槽里泡着。
不是自己闺女,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指使。
俞美思量着,媳妇的娘家妈怎么那么好意思,一放假就把自己女儿推来家里,也不顾忌一下自己还有小娃要照顾。
俞美把欢欢放到客厅的地垫上就去冲奶,地垫四周还有围栏,欢欢在里面很安全。
奶瓶昨天用好了竟然还没洗,里面结的疙疙瘩瘩的。
儿媳妇人上班了奶水也不太足了,上午这顿总要添加点奶粉才行。
泡上奶瓶,顺便熬上中午要喝的一大锅粥。俞美伸个懒腰,这娃虽然才几个月,带出去玩一圈,也是有点累。
俞美拿出冰箱里的蔬菜正打算收拾收拾,就听得欢欢在围栏里哭上了。
俞美放下手头的东西,赶紧迈进围栏去哄娃。
俞美听不得孩子哭,孩子哭上一声,她就赶紧着去抱起来哄。
屋里的其他人则仿佛对哭声都免疫的,等俞美抱起来娃哄了半天,只有陈小鹿在屋里喊着。
“妈,欢欢咋了,怎么一直哭呀?别把他一个人放那里,他也想让人陪着了。”
“我还能不知道,刚才我不是去冲个奶嘛,早就抱上了。”俞美交代着。
被俞美抱了半天,孩子终于不哭了。
俞美心想真是个小鬼头,这么小就喜欢被人抱了,俞美又慢慢地把娃放到铺了小被子的地垫上。
“小鹿,你快过来陪着他,我去冲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