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混在抗战>第610章 将美国人的自信扼杀于襁褓之中

“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两败俱伤?”

在看到日本节节进逼,而中国却始终能够稳坐钓鱼台的情形之后,老蒋终于恢复了他贪婪的本性。能当老大,谁愿意一直当小弟?哪怕坐不上头把交椅,也不愿意对别人俯首帖耳。何况秦卫所说的那种情况让老蒋非常不满……只要开动印钞机,就能轻易地攫取全世界的财富?这种好事儿不让他蒋委员长沾到也就罢了,凭什么让美国人沾到?最重要的,被攫取的国家里面,肯定也会包括中国。以前实力不济,受人欺负,向人示弱也就罢了,可现在有机会改变这种情形,老蒋又怎么忍得下去?他以前对外交什么的不在行,对英美等国也心存畏惧,可现在他却看明白了,世界大战一起,列强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就算知道中国在背后暗算了他们又怎么样?难道那些人还能在打完德意日之后,再来跟中国对上一场么?如果真是那样,那他蒋某人也就没办法,认输就是,大不了把秦卫这个始作俑者送出去……“骇客”的存在太可怕了,很让人感到威胁。如果不能为他所用,那就让世界各大列强一起来调查一下好了。

“两败俱伤……”

秦卫没注意到老蒋背后的阴谋。他被老蒋的提议引起了心思……因为情报的优胜,日本都能从苏联手里夺下西伯利亚,德国也能在苏联境内横冲直撞,还能夺下以前费尽全力都不能拿下的斯大林格勒,那么。美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场大战中变得奄奄一息?就算到不了那个地步,也完全可以元气大伤。难以为继才对。

怎么才能让美国落到那个地步?

“一要伤人,他们必须有大量的兵员损失在这场大战之中,从而让他们痛彻心肺;二要伤本,他们的工业实力必须在这场大战中受到巨大的摧残,而且难以快速重建……”

“第二点可比第一点要难得多了。美国本土西边儿有太平洋。东边儿有大西洋,日本能侥幸偷袭一回,已经是邀天之幸,再想来上这么一回,那根本就是做梦。”

“是啊,第一点使点儿阴谋诡计,仗着情报方面的优胜,总还有机会;可第二点……这简直就是不可能。而只要美国的工业实力不受损。再多的兵力损失也伤不了他们的筋骨。”

“太平洋多宽?大西洋又有多宽?”

老板一句话,伙计跑断腿。老蒋那么郑重其事的把问题抛出来,秦卫等人虽然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却也必须费些心思。何况他们这些人也都跟老蒋差不多的心思……难得一个机会可以让中国不用再在日后受人制约,可以相对平等的面对列强,如果就这么放弃了,多可惜?谁还想在那些洋鬼子面前点头哈腰么?想想不久前史迪威那不知所谓的气势,虽然让人气愤。可反过来,这种气势谁又不想有?中国是什么?如果不是满清的奴化教育和闭关锁国,中国几千年来可都是“天朝上国”啊。

“太平洋最宽有将近两万公里。大西洋最宽还不到八千!”

刚才那个问题是白祟禧问的。这货最近心情不是很好……缅甸大胜,这么一场重要的战役没有他的份儿也就罢了,可何应钦几乎任事儿没干就平白挣了一份儿天大的功劳,这就让他非常不满了。而且他不满的理由还非常非常地充足:当初布置东南亚战略计划,他白某人也是重要参予人之一。现在别人都有功劳,凭什么就他一点儿都没有?不过自傲的人都是这样。你不是瞧不起我吗?那我就拿出点儿更大的本事让你瞧瞧,看你还敢不敢瞧不起老子。

“两万,八千……这也就是说,德国人如果想要袭击美国本土,所需要成本将远远小于日本人,是不是?”听到秦卫的回答,白祟禧咂摸着嘴皮子想了想,再次问道。

“怎么能只计算距离?”何应钦连连摇头,“何况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偷袭美国,就是因为距离太远,美国人疏于防范;如果他们两国之间的距离跟咱们跟日本之间的距离一样,你们说美国会不会有防范?”

“如果美国和日本的距离和咱们跟日本的距离一样,那日本就休想发展起来,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势头。”陈诚不屑地一笑,“看看加拿大和墨西哥,再看看拉丁美洲,这些都是明摆着的。”

“再者大西洋上还有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舰队,德国人用几艘军舰玩玩破交也就算了,真想大规模运兵过去,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张治中也是不停地摇头。

“那如果德国人在欧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呢?”白祟禧再次问道。

“那不行。”这回则是秦卫直接摇头,“如果在欧洲损失太大,或者说是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那美国人很有可能会跟德国求和。这样一来,美国的实力损失不大,德国也有很大的可能独霸欧洲,那这个世界上一下子就平添了两个超级大国,这绝对不行。”

“德国形不成什么超级大国。欧洲的局势复杂无比,就算武力统一了,也顶多只是暂时,长久不了。”白祟禧道,“而美国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向外界伸手,如果被干脆利落的打回去,他们本土的‘孤立主义’情绪必然高涨……我们可以相信,几十年之内,他们不会,也不敢再有胆子轻易地向外冒头。”

“有理!”秦卫眼神一亮。他居然忘记了“孤立主义”这个在美国本土极历强大的力量……这东西还是他告诉白祟禧的呢。不然以这家伙的水平,哪会知道什么叫“孤立主义”?可


状态提示:第610章 将美国人的自信扼杀于襁褓之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