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这个大汉我还能扶>第214章论十四路诸侯的前途

关外十四路诸侯其实张清并不怎么担心!关外的这十四路诸侯张清唯一忌惮的只是有几个而已!

其中就有孙坚算是一个!还有便是袁绍,但张清觉得最大的敌人不是这几个诸侯!而是如今整个中原大地以及岭南江东等地的诸侯林立!

如今的诸侯可不止就只有这十多路诸侯!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可谓是多如牛毛!

小道以一县之地,大到一郡一州之地!但这些诸侯几乎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天高皇帝远!想脱离中央的管辖!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

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

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

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u)(?—191)字文节。

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军阀,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

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音,zu,古同“胄”),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的人物。

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

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东年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

后来在讨伐兖州黄巾时,不听鲍信之劝,擅自进兵,被杀。

第五镇,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今阳谷)人。

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甚至曹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汉灵帝时,初任骑都尉,后升为陈留太守。

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他与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伐。

次年,战于汴水,被董卓击败。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绍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甚为感激。

兴平元年(194年),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言而杀了自己,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

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第六镇,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梁国雎阳人,太尉桥玄族子。

灵帝末,为兖州刺史,迁东郡太守。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

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

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初平中,为刘岱所杀。

第七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后军校尉鲍信求见袁绍,说董卓有异心,劝袁绍除之,袁绍不同意,鲍信又找王允商量,王允也不同意,鲍信于是引本部军兵投泰山。

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伐董卓的义军,鲍信因为怕孙坚抢头功,暗中令其弟鲍忠出战。

结果鲍忠为华雄所杀。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后,以献帝名义命曹操与鲍信镇压青州黄巾起义,于是两人在寿张迎击黄巾军,鲍信深入重地,为敌所杀。

第九镇,北海太守孔融,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

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

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

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

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


状态提示:第214章论十四路诸侯的前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