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乡村小吏在大明>第三百零三章 菜花田的火光

梆声响了三下,院子里的雀儿叽叽喳喳的叫得欢,小舍便起床了,就着伙伕自已腌制的扁尖,在厨房喝了点粥,等人齐了,随着小吏陈元在朦胧的晨雾中上了马。

陈元道:到天台县三个时辰,中午能到县城了。在县城吃罢中饭便往皇都村,白天山农都忙着种树伐树采春笋,晚上才会出来习武。

靠近山路就不平坦了,正是阳春三月,道边溪水潺潺,红的黄的紫的小花遍地盛开着,云绕雾锁的山间瀑布从悬崖缝上倾泻而下,水声响亮,盖过了马的嘶吼。

太阳升到殿后山的竹林梢,一行人淌过秀溪到了坡底白鹤镇上,那里有个白鹤殿,供着一尊白鹤大帝。

殿周边有不少小吃铺,陈元是本乡人,找了个本家人开的食铺,填饱肚子,扔了饭碗便往皇都村赶。

小舍问陈元:“这皇都村名字这么霸气,也没人不服吗?”

陈元呵呵笑道:“这村名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母亲淳皇后陈氏有关,谁敢不服!”

小舍道:“我想也是,要不谁敢取这个名。”

陈元勒了一下马缰,和小舍并骑,他道:”元末时,天台一带,常有祥云出现,蔚为奇观。有方士占卜后,禀告了元朝皇帝,说这是“天子”即将出世的征兆,如果皇帝想稳固统治地位,必须除掉这个未出生的“天子”。

“元皇帝听信了?”

”对,就派大队官兵,若搜查到有孕妇的,格杀勿论。官兵搜到白鹤镇一村里,见一户人家的门开着,一农妇围着围裙,端上了茶水点心。士兵们早就饿坏了,忙端起食物就吃,饱足后,抹了抹嘴,就离开了。

小舍含着笑道:”那妇人围着围裙,恐怕肚里有身孕吧?”

陈元道:”大人果然厉害!官兵突然觉醒回来,那妇人早就不见了。她就是淳皇后陈氏在村民的帮助下,逃出了天台。她一路向北,最后到了安徽凤阳,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叫朱重八。

小舍道:“如果这是真的,我们今天可以多选一些,皇上一定满意,这毕竟是皇太后族里的人。”

陈元道:“皇都村几十户人家全姓陈,这可是事实。”

小舍心里一喜,一扬鞭,对着手下大喊:“快!”四匹马撒开了蹄子穿进了茂密的竹林深处......

夕阳的余辉映红了群山中,山坞里能看到一缕缕的炊烟冉冉升起,皇都村终于到了。

村里几十户人家大都住在土墙石头围的房子里,上面盖着茅草。

陈元找到村里唯一的一户瓦房,敲开门,里面出来个五十多岁的老汉,一身青蓝布衫,满头白发,双眼炯炯有神,一副仙灵道骨的神情。

陈元用当地话与他说了二句,便向小舍道:“这是皇都南拳创始人陈庚的传承人陈福大伯。”

陈福双手抱拳道:“大人,我们村十七岁左右的青年只有十几个,但我们皇都南拳弟子数百,挑个二,三十个应该没问题,都住在村周边,一会儿我让弟子去打个招呼,让弟子尽可能明天上午过来”

小舍道:“好,陈伯,时间有点紧,今晚能否让村上的几位先给我们开开眼?”

陈福道:“大人不急,咱们先定定心心吃饭,这片广场上火把点亮,锣鼓喧天便会聚满习武的弟子。”

几个人围着个竹子搭的桌子吃饭,陈福道:“我祖师爷陈庚在少林习了武,后来中了武举人,元朝时后村里,因为元朝把江南人划分为下等人,他看不过眼,便开始在村里传授拳械之法,当时讲究实战,兵器都是扁担,板凳。”

小舍道:“当时条件差,用这个办法传授简单实用,响应的人会更多。”

陈福道:“大人说得对,当时村里家家习武,个个会打拳,慢慢的远近习武弟子络绎不绝。”

小舍道:“元朝廷不管吗?当时是民间禁武的。”

“怎么不管,还派兵来镇压,祖师离开家乡,逃到绍兴岳父家,一直到大明朝建立,我父亲大人接了班。”

外面锣鼓敲得一阵阵响,几个人便端着椅子坐在广场边,四周点满了火把,两个老人停了鼓声,一个穿白裤,上身光着膀子的少年,喊声响亮,动作干净又迅猛,闪转腾挪,圈沉劈缠……

金通判和小旗看得连声赞绝。

陈福道:“他今年刚满十七,打的是皇都南拳中的四川拳。”

第二个出场的比他稍大些,穿着蓝色大裤管的裤子,头上束着蓝巾,使两地双刀,上腾下跃,一会如蛟龙戏水,一会像猛虎扑食,双刀在火光中闪闪烁烁,看得小舍也眼花缭乱了。

陈福道:“皇都南拳练的是硬拳,必须带着滚烫的血气,才能天下无敌。”

接着有打小洪拳的,罗汉拳的,猴拳,醉拳……,有练独脚蹬,拼犀,操手拼,梅花桩……还有丫头练的嫦娥拳。

小舍问金通判和小旗,你们中意的有几名。

小旗先道:“大人,不知道岁数,如果我眼光好的话,应该有九名。”

金通判道:“我也是,我都用毛笔把习武之人的拳种记下了。”

陈福道:“按年龄应该在七到八个,你们刚才拍掌的我都记着,我把他们叫来,大人们可以随便问。”

一会儿十几个少年都拥了过来,山里的孩子比想像中的南方少年身材要高些,再加上经常习武,身材也均称。

小舍挑掉两个脸上有明显疤痕的,其余的让他们留下姓名,明天带黄册来正式登记。

留下名的一个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三章 菜花田的火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