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秦命运>第64章秦赵争雄
中:“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秦军一部进屯武安(今河北武安市境内)西面,击鼓呐喊,欲诱赵军援救武安,钳制赵军。赵奢立斩一名要求救援武安的士兵,不为秦军所动。驻屯28天之久,继续增强营垒防御,造成赵军怯弱,唯保邯郸假象。秦派间谍潜入赵营探听虚实,赵奢佯作不知,令属下让其任意活动,并放归秦营,以麻痹秦军。秦间谍把赵军情况告于胡阳。胡阳大喜,认为阏与即可攻取,放松了对赵援军的戒备。赵奢遂率全军偃旗息鼓,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城50里处筑垒设营。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促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

阏与之战的过程看上去并不复杂,然而简练含着一段出奇制胜的战争谋略。赵奢将军本来是要解阏与之围,却在仅离开邯郸30里之处驻军28日,并修筑工事,作出畏惧秦军、无心阏与、仅求保住都城的消极姿态;在利用敌方间谍迷惑敌军的同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率军跃进至离阏与50里之处驻扎下来。此前为了防止部下对看似有悖常理的行军安排提出异议、干扰了军政,赵奢严令不得议论军事,这样就保证了作战意图不被泄漏;而在此时则适时地听取了部下的建议,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本来秦军可以以逸待劳,但当赵军行至阏与五十里之外时,秦军又希望在赵军立足未稳之时进攻赵军;但不期赵军先到一步并占据有利地形,开始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得以战胜秦军,阏与之围也就此解除。这真像一幕情节紧张、出乎意外、并且极富节奏感的短剧。其精妙之处在于,通过超出常规的行动来调动对方,从而打破原来的格局,别开生面,使敌来就我,而我不必就敌。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在此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说秦国统一天下是天下大势,是一种必然,但必然不代表一切都向着必然的方向。一切有必然也就有偶然,就像阏与之战一样,有多少必然,又有多少偶然?”随军出征的蒙毅也不禁感慨道,“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国想要啃掉赵国这块硬骨头,恐怕要耗费不少时间!”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推崇战车,一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实力,所以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形容这个国家的强大。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赵武灵王发现了少数民族骑兵的优势,赵武灵王决心推行“胡服骑射”让赵国真正强大起来!虽然满朝大臣都非常反对,但是赵武灵王顶住压力、耐心劝导,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军事改革。通过“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赵武灵王北击匈奴,开疆拓地数千里;向南打败魏国报了百年耻辱;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向东打败齐国、燕国。赵国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发展到了顶峰,成为了与秦国争霸的超级大国!

而就因为赵武灵王的贡献,秦国和赵国争雄了近百年,也未能啃掉赵国这块硬骨头!


状态提示:第64章秦赵争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