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在过去的乱世当中,当兵,却似乎并不是这样的事情。大概最初当兵的原因,除了那份坚不可摧的信仰以外,大概还有一些不得不的原因。这些原因,有的是因为物质压迫,物资不足导致人们选择当兵避难。而还有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内在的精神压迫,让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庭,去开创一个新地。
而就我的了解,我的爷爷奶奶,两个缺兵的原因就不太一样。
爷爷家(也就是我的祖籍)在一个丘陵当中,相对于那种富含矿藏的矿山来,家乡这边的山脉就非常的贫乏。可能偶有一些铁矿石,也是一些纯度极低的铁矿。这样的矿石没有人愿意采挖,还不够付出相应的人工钱。
虽然在爷爷还是少年的那个时代,还处于日本饶侵略下,可依旧没有人选择来挖这样的矿山。
这样的情况也就造就了一个问题,就是山地特别的贫瘠,基本上很难有相应的农作物生长。更有一点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粮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爷爷的年龄能够参军的时候,就从山沟当中跑出来,参加帘时的八路军。
只不过那个时候解放战争已经到了后期,这样的情况从我两个长辈的名字上可以看出。一为宁,并没有那么多的寓意,只是因为孩子降生之时,正好赶上在宁夏的打仗。
又一为闽,其意义也是相同的,正好人在福建,也就如此取名了。也并不能够怪人并没有什么文采,毕竟山沟当中,能够受到的教育是基本没有的。人们基本上都为生存付出了所有的能量,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也没有条件学习。
即使是到了现代,这个山沟当中,依旧还是这样艰苦。这个我也是体验过,所以才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就我父亲时候,上学的时候,还是需要翻越两道大山才能到家(还不是自己的家,只是一个亲戚家里面。再要回家还需要翻越一道山。)
到了后来爷爷选择了定居的城市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有一个要求就是选择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可见也是深深感受到了这种交通不便的困苦。
相对于爷爷这样的出身来,奶奶这边的出身就要好得多。在胶东沿海地区的家庭,算是当地比较富足的。毕竟当时那个时代能够上到高毕业,也绝对是有着相应的家庭资本的。并且那边毕竟当时也算是德国租界地区,所以日本人也没有那么猖獗的行为(毕竟二战德意日是轴心国,作为少数的同盟,自然不能互相攻击)。
这样的安定富足,这样的大家闺秀出身的奶奶之所以选择去当兵从军,跟家里面的传统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大概是因为要准备出嫁的原因,所以要准备缠足。而听闻了这个消息的奶奶也是依然跑出了家门,跟着部队一起走了。
而作战部队虽然会各处战斗,可爷爷和奶奶也算的是老乡,自然在部队里面就会接触的比较多,加上组织的介绍和安排,两个人成立了一个家庭。
这样的缘分,在我们国家应该是不少的。但我要的是,当兵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选择的一件事。如果不是被逼迫到一定的情况,谁也不太会选择当兵的这么一条路上。毕竟当时当兵虽然能够管饭,可最终还是要参加战斗的,而战争就会死伤。具体的情况我们是不能想象的,可我还记得时候,跟爷爷玩耍看到爷爷身上的伤痕,当时还是问过具体是怎么弄的。
爷爷当时笑着对我,‘那是狗咬的,当时美国鬼子的狼狗咬的。可是那时候我们的精神,就是被咬了也不能怎样,还是带着伤冲过阵地才校所以这样的伤不算什么。’
而还有没有更多的伤口,我是不知道了,只不过当时就觉得非常稀奇,还专门在爷爷的身上尝试咬一口,试一试能不能够咬出同样的伤口来。
也许是因为离着战争年代太过久远,亦或者是因为爷爷也不愿意回想起这一段的时间。但在那个年代的人,应该都是经历过了足够的艰辛,所以对于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相当的珍惜。
而现在之所以会回味并且描写这么一段故事的原因,也是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上班之后,经常在附近巡查的时候,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附近村里的村民。尤其是靠着河边的这个附近,因为取水方便,所以有很多人愿意耕种。而总有些种完地之后闲着或者是疲劳休息的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间当中,我才了解到了一个新故事,那就是我们这个水闸修建的时候,是由我爷爷作为负责人而修建的。而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之后,我才大致明白了这么一个故事到底是怎么来的。而再那个时代修建一个现在我上班地点的水闸是需要多久的时间,需要多少的人工以及还要多少的精力。以及这个水利工程使用了五十年,虽然已经成为危桥却依旧是周边村子的主要交通要道,到底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才能够建设起来。
先要明的一点,这总归是个故事,没有体验过那个年代的我,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还原当年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感觉。可在这个水闸即将拆除翻新的时代,我希望我不会因为某些情况忘记这个时代,忘记属于我们国家的这个时代,忘记有我亲人努力建设而产生的这样一个建筑物。
故事的开始,却与部队上面不无关系。因为当时爷爷所在的部队,专门是学习了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