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之熵>0223:制衡

孙皓,或者说背后的那个人,不光明确了王迪的州牧位置,还明确了下面这几个郡太守的位置。

虽然王迪是名义上的荆州地区最高长官,但是,在具体的人事安排上,根本就没有咨询的意思。

宜都、南郡、长沙、武陵和零陵、桂阳六郡,孙皓一口气都给安排完了。

南郡太守,孙皓很“人性化”的让李庠出任了,将南郡重新树立为荆州的核心所在,当然要由堂堂荆州牧来坐镇了,这李庠,又是王迪的兄弟,之前的这几次变乱,都表现的很有节操,如此安排,算是一个奖励,乍一看,没毛病啊。

但是,那要看对谁而言,王迪,别看在荆州晃荡了这么久,在建平和宜都有产业,在武陵有家业,长沙和零陵、桂阳因为李流的商业走动,也多少有些布局,可是,唯有这南郡,一直是陆凯的故居所在,针插不入水泼不进啊,再加上战乱期间,南郡的人丁几乎被陆凯抽调一空,又被田续和牵弘大肆烧抢,距离百废待兴只有一步之遥,将其作为自己的治所所在,看似恩宠,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削权!不然,为何不将宜都或者武陵划归过来?

零陵郡,孙皓“不计前嫌”的留给了伤残人士李流,没有念及李特以及后来李流的行径,这不是不计前嫌又是什么?问题是,荆州这几个郡,如果恢复到战乱之前,哪个地区发展最为落后?正是零陵!也正因此,别的地方都打冒烟了,唯有这零陵,鬼都不爱搭理,也就是陶璜,为了尽快到达指定地点,不想绕远,这才走了一趟,不然就是直接打马赛克了,这么一个要基础没基础,要潜力没潜力的地方给了李流,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恶心人。

而且,零陵和南郡中间,还隔着一个重新整合后的长沙郡(长沙、宜都和桂阳三个地方都有新鲜血液加入,武陵本就很大,战后的重新分配上却都没和王迪的“嫡系”沾上关系,多么明显的举动),地理上,也有点让王迪和兄弟分离的意思,一旦出事,也可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真是狠毒啊。

宜都,孙皓留给了周处。

之前的一些表现,周处只能说是合格,不管是支援陆凯,还是偷袭三巴地区,中规中矩,至少,没有表现出什么一鸣惊人的天分出来,但是,在民生上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掌控军队方面还算稳当,所以,孙皓便以促进宜都的经济发展、民生恢复为理由给安排过去了。

虽然说之前王迪也曾经推荐过周处,但是,还没来得及有所接触就出来了,所以,周处自始至终都以为自己的平步青云都是来自于孙皓力排众议的任用,尤其是这次有点灰头土脸的表现之后,还能放在宜都(合并之后的宜都)太守的位置上,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周处对孙皓越是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就越会在未来的日子中起到监视、掣肘王迪的作用。

但偏偏这一点,王迪是有苦说不出的你当初不也很看好周处吗?那好,慢慢处吧。

武陵,孙皓拜托给了张悌,这一点看上去也很公平,虽然军事上不怎么样(比没有进化完的周处还要差不少,原时空,除了悲壮之外,也没有什么亮点),但是,治理地方还是不错的,荆州诸郡,这武陵是被王迪和李流开发最好的一块区域,战乱破坏程度相比之下也小很多,最关键的是,现在虽然在册人口因为战争而一片混乱,不过有迹象表明,武陵,是第二受欢迎的难民流动区域(最受欢迎的还是扬州),如果张悌能够做的好一点,将这些流民稳定下来,那么,对于未来武陵的发展(同时也是削弱南郡和零陵),都有很大的帮助。

巧了不是?当初也是你王迪看中的人物哦,去吧,好好去吧。

桂阳太守,是陶抗,陶璜的弟弟陶抗。

要说这孙皓,对陶家还真是够意思,陶璜战死之后,直接将广州和交州交给了他的弟弟陶濬,这三弟陶抗,就被派到了桂阳做太守。王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孙皓(背后高手)用心还真是险恶啊陶濬直接上位,算是对陶家的一种褒奖和补偿,将陶抗弄出来,也是可以防止其在广州交州势力盘根错节,放的有不太远,也会令其放下戒心,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制衡荆州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夹击零陵。

新长沙的太守,则是濮阳开,一个王迪一直没有关注过的人,不过看姓氏也知道,和当朝内阁首辅濮阳兴有着莫大的联系,经旁人指点迷津,才知道这濮阳开,乃是濮阳兴的族弟。

这就有点奇怪了,内阁次辅张布阴沟翻船,本以为能捡漏捞点军功,结果挂在了前线,这内阁之中,濮阳兴可以说是有点一家独大,不想着牵制反而要纵容?

后来,王聪,从后方带来了一些关键信息,王迪才知道个中原委原时空应该挺能扛活的丁固(活到了273年),放在内阁之中可以制衡一下濮阳兴的人,居然在本时空没病没灾的就直接病倒在家中无法工作了,再加上张布已死,所以,孙皓不得不将原本荆州地区的幕后大佬施绩,调回了内阁,出任内阁首辅,军人转职为政客。

也就是说,本来是内阁首辅的濮阳兴,成了次辅,辅佐施绩。

如此调动,濮阳兴是一点怨恨都没有的。

第一,施绩的资历太牛,身为左大司马,伺候了好几位帝君,濮阳兴当然不敢造次,而要想劝动其让出军权,也只有内阁首辅的位置可以抵换了;


状态提示:0223:制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