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政客>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误判?(4)

先头部队遭遇打击,令多铎有些发蒙,两千余人的先头部队,虽说以汉军为主,战斗力只能够说是一般,但逃回来的不足两百人,这说明了对手的战斗力是不一般的,而且人数方面也是很多的。多次经历征伐,多铎还是冷静的,仔细询问了情况,得到的回答,令他更加的吃惊,逃回来的军士,说对方非常的厉害,铺天盖地的军士包围了他们,燧发枪的威力太大,令他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而且对手完全都是骑兵,没有看见步卒。

得到这样的消息,多铎开始思考了,大军暂时停止了前行的步伐。

多铎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大问题,一个是小问题。

大问题就是,先头部队遇见的是不是江宁营的主力,难道说江宁营主力发动进攻的地方,是海州吗,辽东不是主攻的方向,要真的是这样的情况,那皇太极的判断和部署,就出现问题了,大清国的将士从复州方向发动进攻,可能会遭遇到重创。

小问题就是先头部队遭遇重创,几乎被全歼了,是不是要禀报济尔哈朗,进而对先前的部署做出来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盖州、耀州和海州,改变先前的部署,重点进行防御。

多铎不甘心,再次找来撤回来的军士,仔细的询问。

这一次的询问,出现了问题,找来的几个军士,各自的回答都是不同的,有的说对手不知道有多少的人马,铺天盖地,有的说对方至少在万人以上,有的说不是很清楚对手有多少人,问到了这样的情况。多铎很是恼火,再次仔细的询问,这次询问,他改变了方式,仔细询问了战斗进行的过程。

得知了战斗的过程之后,多铎的鼻子都要气歪了。原来先头部队根本就没有进行起码的警戒,大军从李家村出发之后,径直前行,没有侦查,完全是一头钻进了对方的包围圈。

询问清楚了这样的情况,多铎有了自身的判断,对手肯定是江宁营军士,但具体有多少人,那是不好说的。要真的是铺天盖地的江宁营军士,彻底包围了先头部队,区区两千先头部队,不可能逃出来一百多人,肯定是被全部歼灭,而且对方是骑兵,战斗力很是强悍,追击能力也是不弱的。试想一下,复州和宣州之战的时候。代善率领的两万正红旗的将士,被江宁营包围之后,基本没有逃出来什么将士,如今面对的不过是以汉军为主的先头部队。

从这一点方面,多铎迅速有了自身的判断,攻击先头部队的江宁营军士不是很多。这有可能是驻扎在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为了配合辽东的进攻,而展开的一次偷袭,偷袭的目标,可能是盖州。

顺着这条思路考虑。多铎觉得豁然开朗,驻扎在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人数不多,若是死守城池,可能有很大的麻烦,还不如发动偷袭,令济尔哈朗和自己误解,认为江宁营的主力在复州一带,这样在辽东发动进攻的同时,复州也能够安稳。

多铎还是完全相信和崇拜皇太极的,皇太极已经做出来了判断,明军进攻的重点在于辽东,不是海州,大清国的将士,必须从海州方向,向复州发动进攻,大乱明军的部署。

至于说是不是禀报济尔哈朗,多铎稍微思考之后,认为没有多大的必要,既然江宁营进入到了盖州的地盘,那就与他们好好的厮杀一番,只要能够取得胜利,恐怕后面拿下复州和宣州之地,犹如探囊取物了。

多铎马上派出最为精锐的斥候,迅速去探明情况,尽管说他做出来了这样的判断,但还是要有情报来支持。

两个时辰之后,斥候回来禀报了。

先头部队遭袭的地方,有不少的尸首,显然是对手来不及打扫战场,从四周的情况来看,明显没有进行过于激烈的厮杀,也就是说,先头部队完全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对手打败的,细心的斥候,还专门关注了地上的马蹄印,因为前两日下过雨,战马奔腾之后,会留下一些马蹄印,马蹄印还是不少的,但绝非所说的有铺天盖地的军士。

斥候还说到了一个情况,他们去侦查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害怕再次遭遇江宁营的袭击,或者被江宁营的斥候发现了,不过战场的四周很是安静,根本看不见什么人,甚至连李家村的村民,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听到斥候的禀报之后,多铎勃然大怒,再次询问了逃回来的军士,这一次,有军士说了,遭遇伏击之后,只顾得上逃命了,根本就没有像样的攻击,对手的燧发枪太厉害了,很多兄弟都是中枪之后倒下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多铎做出来了自身的判断,这估计是驻扎在复州的江宁营军士,专门针对盖州的袭击,江宁营军士人数不会很多,因为遭遇了先头部队,行踪暴露了,害怕遭遇到大队人马的袭击,所以说,迅速撤退了,甚至来不及彻底的打扫战场。

也就是说,江宁营的安排布置,与皇太极的布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想着依靠少数的兵力,袭击盖州,造成守军的恐慌,进而固守城池,放弃进攻的打算。

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多铎做出来了决定,按照原定的计划行事,不要改变部署,而且大军要加快行进的步伐,最好是能够直接追上前来偷袭的江宁营军士。

下达命令之前,多铎有些犹豫,做出来这个决定,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是出现了失误,后果是很严重的,但身边幕僚的一句话,令多铎彻底下定了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误判?(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