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汉从吹牛开始>第200章 秦与汉比,如何不亡?

出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早在战国时期,这种规矩便形成了。

双方交战,不斩来使。

路上只要亮出了使者的身份,沿途各地多半不会刁难使团。

当然,前提是你别从敌对国家的地盘上经过。

那样别人不找你麻烦完全就是因为自己脑子有泡,但凡正常点的人都不可能放你过去。

陈平等人这一路上虽然小心翼翼的,但还是依旧一路亮出了汉国的使节。

整个使团依旧是离开洛阳时的那一身装扮,并没有进行乔装打扮。

所以尽管看着很整齐,但却又沾满了尘土。

进城之后,陈平等人整理了一下着装,让自己尽可能的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狼狈。

王离很清楚现在自己的境遇,所以也没有去刁难这些使团成员。

允许陈平带着十个随从入内,其余人也被妥善安置了下来。

而陈平则是手持汉国旌节,挺直了腰板,大踏步的走了进去。

啥?

你以为代表使者身份,代表王权皇权的是那道很好看的绪?

错了!

大错特错!

其实旌节是那根棍子……

经常被当做拐杖的棍子……

历史上匈奴人就是没搞清楚这些,所以苏武才能一直保留着真正的旌节。

当看到陈平手中那杆旌节的时候,王离便摆正了姿态。

他所接受过的教育,不允许他在这种场合表现出不屑的态度。

哪怕秦国灭亡于汉国,哪怕他们是拥有敌对关系的人。

秦国已经不在了,自己还装的那么像,给谁看呢?

“汉使陈平,代汉王出使信都,见过王将军……”陈平手持旌节,稍稍弯腰,旌节却保持直立没有丝毫的晃动。

旌节代表着王权,有这杆旌节在这里,就代表着汉王亲临。

弯腰行礼,那只是代表陈平自己,旌节是万万不能动的。

两者身份不同,王离的咖位,还远不足以让汉王对他施礼。

什么礼遇下士什么的,偶尔的来一次还行,要是动不动就这么搞,倒是拉进双方距离了,可是直接损害的可就是王权的地位了。

“见过汉王,见过汉使!”王离规规矩矩的行礼,然后才说道:“想不到竟然是陈相……”

王离当然知道陈平是汉国丞相,对于这个使团,他还是有些惊讶的。

“王将军见笑了,丞相不丞相的,不过是个职位罢了,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心中有国,心中有民,无论在哪个职位,都能施展自己的抱负!”陈平微微一笑道。

“哎!大秦若有陈相这等人才,何至于如此啊?”王离忍不住的感叹道。

大秦真就没有这种人吗?

当然是有的,只是他的制度,他的环境,让这种人出不了头罢了。

加上奸臣当道,连李斯冯去疾这种左右丞相都被搞死了,其他人又会有什么好下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之祸根早已埋下,二世不得道,赵高等人狼狈为奸,致使忠臣名将纷纷陨落,有此结果,并不意外!”陈平心中呵呵一笑,不是俺不去,而是嫩不要啊……

王离微微皱着眉头。

暗道这个陈平可不简单啊。

简单的两句话,第一句表明了汉国的大环境,汉王对待百姓官员的态度。

第二句则是表明了秦国的问题由来已久,即便今日不亡,他日也会亡的。

当然,这个王离没办法去验证,因为秦已经亡了,所以陈平说出这句话就是很有道理的。

想到这里,王离双手一摊,随意道:“国亡家陷,将士军心早已不在,现在我也控制不了这支部队了,汉国若能妥善安置这些将士,我愿意解甲归田,安稳的当一个农家翁!”

“国是亡了,但是家却没有陷,汉王早已下令,关中各地,政策皆与汉国一致,土地均分,免赋税三年,军中将士,若愿继续与国效力着,皆可留下,若不愿,可自行归乡。”陈平说着王不饿在关中的一些政策。

这个政策对普通士兵来说诱惑很大,但是对于军官们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般来说,一个屯长往上的军官,家中的田地按照汉国新划分的标准,都是超标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虽然在土地上减少了军官们的待遇,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是增加了。

虽然总体而言依旧不如先前,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毕竟作为一个战败者,还想享受以前的待遇,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陈平接着说道:“王上深知将士们在外征战劳苦,加之先前守卫长城艰苦,数年未曾与家人相见,临出行前,王上特意交代本史,王上已经召集咸阳周边的军士家属修家书一封,稍后便会送来。”

“什么???”王离为之一惊。

这种事情秦朝也能做到,但却没工夫去做。

浪费时间和精力,却又带不来明显的效果,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能激励将士,但有些人却偏偏认为这会勾起将士的思乡之情,更加不能专心认真的去干活。

王离知道,一旦这个消息传出去,汉国基本上就俘获了一半将士的军心了。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秦军,没了始皇帝的秦军,经过二世摧残的秦军,他们并不在乎自己跟了谁,他们只在乎跟着的人,在不在乎他们。

陈平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这些不过只是举手之劳罢了,王将军可知道,现在的汉国百姓过着的是什么生活吗


状态提示:第200章 秦与汉比,如何不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