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一百零五章 救与不救

(本书要接着讲述的,是此次战争中,高丽方面动用兵力最大的进攻作战——龙仁之战,由于要和情节挂钩,将时间提前到五月,而在实际的历史中,此战是发生在六月初的。)

这次到来是全罗道和忠清道的勤王大军,由全罗道巡察使李洸和忠清道巡察使尹先觉共同率领,但实际上军队大部分都是全罗道的军队,因为忠清道的军队也和庆尚道的军队一样,在小西行正的疾风骤雨般的打击下,基本溃散了,因此实际指挥大军的还是全罗道巡察使李洸。

李洸接到勤王诏后,在全罗道全境搜刮壮丁,居然凑成了四万多大军,再加上忠清道的残军,军队总数将近六万,对外号称十万(还算谦虚,按照大明的惯例,该号称二十万了)。李洸亲率一万多大军由南原出发,一路上各地的军队纷纷开来汇集,到全州时,兵力已经膨胀到四万多了。然后他前出到忠清道的公州,与忠清道巡察使尹先觉的军队会师,两道联军将近六万。然后大军兵分两路进入京畿道,在稷山再次会师,而后大军进逼水原。

而倭军各部由于争功,竞相赶往汉城,并没有深入忠清道,整个忠清道,只有黑田长政在东边的清州留下了一千多的守军,监视朝西边溃逃的忠清道军队,黑田长政自己率领的军团主力则已经抵达龙仁附近。而跟在黑田后面的小早川隆景的军队,还在更南边的星州一带。结果全罗道和忠清道的高丽军队,得以比较顺当、也比较快的通过了忠清道,进入到京畿道。

此刻,接到了黑田长政告急的小西行正和加藤清正为是否救援黑田长政发生了争执,小西行正坚持继续北上,他认为黑田长政的兵力足够对付高丽人了,因为他断定高丽大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实际上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总共有一万一千人,自登陆以来,就基本没有经历过战斗,只在沿途留下了一些军队防守城池,但小早川隆景登陆后,他后面留守的军队也相继追上来与他会合,最后就只有清州的守军还没有跟上来。但黑田长政现在手下还是有一万一千人,因为水军将领胁坂安治带着他的一千多手下,也和当初的五岛纯玄一样,跟着大军跑来打秋风来了,现在驻扎在水原的,正是胁坂安治。面对几倍、甚至十倍于自己的高丽庞大军队,打仗从来都不怎么内行的黑田长政自然慌了,连忙向汉城的小西行正和加藤清正求援。

小西行正认为,高丽之兵,羸弱不堪一战,虽号称十万,能有五万已是顶天,内中民壮还占一半,战兵不到三万,且装备低劣,黑田长政军人数虽居于劣势,但战兵上万,装备精良,兵士也累经战事。其次,高丽军由南向北属于佯攻,地势不利,黑田长政军已经占据各处险要之地,因此足以击退高丽军的进攻。另外,小早川隆景的大军已经在昼夜兼程北上,届时由清州西进,从侧面杀向高丽大军右翼,说不定会把高丽大军截断在忠清道西北海边的一隅之地。而现在他和加藤清正的当务之急,是继续北上,不能让高丽朝廷在平壤稳住阵脚,否则到时候大明援军一来,倭军就彻底被动了,只有尽快把高丽朝廷赶出高丽,赶到大明去,这样才能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大明承认倭国对高丽的事实占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和谈。

应该说,小西行正的策略是非常实际的,他对全局战略形势和高丽军队实情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但后来他却还是和加藤清正在汉城无所事事的继续呆了小半个月,等待龙仁之战情势基本明朗之后,才继续北上的,这中间主要是因为加藤清正的坚持。

从以后的事态,特别是“尾张派”与“近江派”的斗争中来看,加藤清正作为一员猛将远比作为一名统帅要更合格,更惘论作为一名有政治头脑的大名了,对于全局的认识和把控,加藤清正等“尾张派”的武将们,远远逊于“近江派”的文臣们。这也是丰臣秀吉为什么要把政权交给石田三成、增田长盛等文臣的手中,只是丰臣秀吉死得过早,文臣们羽翼还没有丰满,而那些大名武将们仍旧控制着大部分的军力,结果武将们搞掉了文臣们,最后把江山拱手送给了老乌龟德川家康。

加藤清正坚持要救援黑田长政,还有个重要原因是黑田长政是石田三成的死敌,他知道黑田长政疏于战阵,不善用兵,因此他不能看着政治盟友出意外。黑田长政根本就没法与他的老子,“战国二军师”之一的黑田如水(孝高、官兵卫)相提并论,这两父子真的算得上是虎父犬子。黑田长政一直以来,都认为是石田三成在太阁那里说了父亲的坏话,才让父亲长期被太阁所猜忌,不得不躲在家里闭关念佛经。他哪里知道真实的原因,却是丰臣秀吉本人对黑田如水的才能和野心了如指掌,因此很早就起了戒心,根本不是什么石田三成进谗言的缘故。

作为一代枭雄的丰臣秀吉,识人的眼光是相当的毒辣,他所信赖的前田利家、石田三成、小西行正等人,在他死后都是尽心尽力在保丰臣家,而他所忌惮的德川家康、黑田如水,在他死后都相继跳了出来,想篡夺丰臣家的天下,他所轻视的“贱岳七本枪”等“尾张派”武将们,也确实把他打下的江山给玩脱送人了。

小西行正和加藤清正因为是否救援黑田长政又吵了一架,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大军就继续呆在汉城,既不北上,也不南下,权当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救与不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