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北之异
忍,估计庆尚道南边的倭军主力也应该是北上了,晋州算是有了一段难得的缓冲期。

徐元礼一听,问道:“那我军可否反攻釜山?”

秦川道:“大人,我军兵力也不多,而且多为新兵和溃兵,尚需时日训练整合,另外兵器军械也缺得厉害。同时我军虽然在宜宁击退倭军,但倭军的死伤并不多,而且釜山那边,倭寇到底有多少兵力,也不是很清楚。匆促出战,恐又要重蹈龙仁之败。”

“老夫也是这个意思,但诏谕使金大人听说宜宁获胜后,就想去打昌原,还想让我们也出兵。”

“宜宁的倭寇已经退回了昌原的,这样昌原少说也有上千倭寇,咸安金时敏那里只有两千多人,还多为征募的农夫,这些兵力野战都难敌倭寇,更不消说攻城了。”

“他昨日来信,实际上是想让保民军出战协助他。”

“这怎么成,现在保民军一半人刚随在下从北方回来,另一半才在宜宁苦战一番,士卒疲敝不说,火药箭矢也消耗一空,如何作战?”

“那你的意思是劝他暂时不要动兵?”

“大人,先不说拿得下昌原不,如果真拿下昌原,还有个守的问题。昌原在倭寇手中,它的主力就可以放心北上。如果我军拿下昌原,就可以直接威胁到釜山,而釜山乃是倭军命脉所在,你想它会不会调大军来打我军?而目前我军有和倭寇大军决战的实力吗?”

缓称王、广积粮,秦川走时就把这个道理与众人讲了,切忌树大招风,在自身还没有壮大之前,最好不要把倭寇大军招惹过来,金时敏这个老头子眼看没有几天活了,就想着赶紧捞战功替自己洗刷名声,全然不管后果。当然话说转来,秦川和徐元礼一伙也是自私得可以,他们只考虑晋州的利益,不想惹来倭寇大军,希望倭军到别处去肆虐,自己好关起门来发展实力,而没有一点全局观、大局观,不是合格的封建主义公务员。

徐元礼对李惟俭说道:“这样,你给金时敏写封信,就说贞慎翁主驾临晋州,晋州之兵要护驾,不敢轻动,他如果愿意,也可以回晋州来参见翁主殿下。”

李惟俭看了眼秦川,问徐元礼道:“翁主驾临晋州之事,是否还要晓谕全罗道方面?”

“当然要给李洸说,是他在水原把翁主搞丢的,估计他多半把这事瞒住了,不敢给朝廷禀报。我们这次不仅要给他通报,还要禀明朝廷,说说翁主是怎么到的晋州。”

李洸的巡察使当到头了,秦川心道,其实他对李洸还是比较记恩的,正是李洸提升了自己,虽然没给他升官,但秦川相信只要他投到李洸麾下,最低一个助防将肯定是跑不脱的。但李洸的问题是,他确实不能作为大军的统帅,他就是个纯粹的文官,让他领兵,不仅误国,也害了他自己,就是不知道朝廷会派谁来接替这个位置,但愿不要再派个不谙兵事的文官来。

几人又说了一些其它事,最后秦川提到了倭寇首级酬功的事,徐元礼表示银子不多,但可以用麦子来抵,让李惟俭、李泰下来和李雍、崔成焕算账去。

李惟俭突然冒了句:“秦大人,本官知道你自己的银子也不多,发麦子给士兵也不合适,他们吃不了那么多,也没地方存放,你怎不用你的军票呢?”

秦川这才想起原来他发明的军票,是啊,他发军饷都是发的军票,首级酬功也可以啊。不过这军票在晋州市面上到底流通起来没有,是不是出了军营就是废纸一张,他回去得好好问问。

散会后,李惟俭陪秦川出来,看着秦川问道:“秦川,你和翁主没什么吧?怎么我看她对尹参谋说话有点没对呢?”

“我和翁主能有什么事?不过就是救了她,把她带回来而已,过几天我就去找李舜臣,看能不能用船把她送回北边去。”

“是吗?”李惟俭有点不大相信,又问道:“你这回北上,打探到汉城尹家的消息吗?”

“没有,不过翁主身边的郑嬷嬷说,尹家多半跟大王北狩去了。”

李惟俭想了想,说道:“这样啊,那你和尹参谋的事怕是要拖上一阵了,得等他家的确切消息有了,才好定夺,否则以后他家的人会认为老夫越俎代庖,不承认这门亲事。”

秦川一听,立马就急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 南北之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