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一百九十七章 翁主犒军
:“下官这就带翁主去见李大人。”他随后叫了两个亲卫,一个去徐元礼那里寻找李惟俭,一个去李惟俭家里,自己则带着翁主的车驾缓缓朝李惟俭住的地方走去。

李惟俭此时也才回家,秦川走后,他和徐元礼又说了几句才告辞离去。回到家中,他觉得肚中饥饿,在徐元礼那里,他并没有吃什么菜,全程都在喝酒,结果吃了一下午的酒宴,倒吃饿了。他吩咐老仆给他熬碗小米粥让他垫肚,粥还没熬好,老仆就说外面有个兵士来找他,说是秦川的亲兵。

李惟俭吧那兵士叫进来,一问才是知道翁主要来见他,李惟俭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确实去拜见过翁主,也和郑嬷嬷谈了阵话,知道翁主有意招秦川为驸马,但这秦川和翁主一起来找他又是个什么缘由?

虽然心中有些不明就里,但表面上的礼节还是要做好,李惟俭让老仆夫妇赶紧洒扫院落和屋子,自己则站到门外接驾。不多时,就见秦川骑着马,带着一队骑兵护着一辆车过来了,李惟俭知道是翁主驾到,便跪下行大礼。

李华由郑嬷嬷牵着下了车,对李惟俭说道:“李大人免礼,本翁主此来,是有求于李大人的,快快请起。”

“翁主光临寒舍,小臣不幸荣幸,翁主有托,小臣定会尽心。”

李华护着郑嬷嬷的手,由李惟俭领着进了院子,秦川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李华发现院落和房屋比较寒酸,甚至还当不到原来郑爽的宅院,不由赞道:“李大人身居高位,却能勤俭如此,本翁主也是十分钦佩,李大人的家室不在这里吧?”

“小臣的家小都在王京,只是不知道现在平安与否。”

“父王北狩时,朝中群臣的家人,都已先走了,想必李大人的家室也会平安无事的。”

“多谢翁主殿下宽慰小臣,敢问翁主有何事情,需要小臣效力。”

“哦,小事一桩,本翁主要求得李大人的墨宝,不知李大人可愿否?”

“翁主有令,小臣自当奉命,不知翁主要写什么字?”

“是这样的,本翁主欲往保民军中犒军,还要感谢曾经搭救本翁主的军士,故买了些绸缎,欲制作锦旗赐予有功将士,这锦旗上的字,就烦劳李大人来写了。”

李惟俭吃了一惊,这翁主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手段,他下意思的看看站在翁主后面的秦川,秦川做出个无可奈何的表情,于是问道:“敢问殿下,这锦旗上当写何字?”

“先写两幅‘保家卫国’、‘护驾有功’,嗯,我再想想,还写什么?”李华忽闪着大眼睛,装作思考的模样,然后又掉头问秦川:“秦大人,你看还写些什么合适?”

“南天一柱吧。”秦川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海南岛那块石头来,随口就出来了。

李惟俭吓了一跳,这个口气太大了,这个称号等秦川以后把事情做大了再说吧,便说道:“此说太过,不妥不妥。”

李华却说:“本翁主就觉得不错,有什么不妥的,就写‘南天一柱’吧。”

秦川也回过神来,知道“南天一柱”太过狂妄,容易招惹某些人的猜忌,于是说道:“李大人说得对,此说确实太过,不如改成‘靖海驱倭’好些。”

李华见秦川如此说,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好吧,就依秦大人说的写吧,‘靖海驱倭’也不错。”

李惟俭听了李华的话,心中大为震惊,要知道王家的话,一旦出口,都是很难再改的,因为这事关王家的威仪。这些道理翁主殿下肯定自小就有人教的,但她居然对秦川言听计从,说变就变,看来这翁主和秦川之间肯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故事,而且与郑嬷嬷的交谈中,也感觉到她们似乎对秦川有种说不清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李惟见毕竟是老于世故的人,他稍稍按定心绪,说道:“小臣这就按殿下的意思写。”他随后吩咐老仆拿来纸张,自己一遍磨墨一边思考如何着笔。

这边李华又问秦川:“一副给尹壮士,一副给你,一副给保民军,三幅锦旗够了吗?还有没有别的人要赐?”

秦川道:“差不多了,殿下,再多,这锦旗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嘛。”

“好,听你的,这样也给徐大人省下绸缎的钱了。”

“殿下,你倒底让人去买了多少绸缎?”

“不多,五十匹,明天全弄到你军中,你看着赏赐给兵士们吧。”

“什么?”秦川和李惟俭都吓了一跳,一般的绸缎一匹要十两银子,上好的绸缎就远不止这个价了,甚至可以卖到五十两一匹,而翁主要的,店家肯定会拿出最好的,这下徐元礼要大出血了。

秦川赶紧劝道:“太多了,这样,翁主你看行不行,十匹就可以了,太多了军中也无甚用途。”

李华有点不情愿,说道:“才十匹啊,多小气,二十匹行不行?”

“那就二十匹吧。”

“郑嬷嬷,回头让管家退给人家三十匹。”

“是,殿下。”

李惟俭却说道:“秦大人,这绸缎还是留在军中为好,做旗帜只是是一个小用场,其实用来做将士们穿的内衬最好,能防止弓箭的射入。”

秦川一怔:“有此用途?如何防得了弓箭?”

李惟俭解释起来:“此法是蒙古人最先使用,他们最爱掠夺丝绸,用来制作里面穿的内衬,丝绸韧性极强,箭矢透甲而入,箭头会被丝绸缠住无法深入,且治伤时取箭也非常方便。”

秦川恍然,这才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七章 翁主犒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