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南明汹涌>第三十八章 技术人才

皮埃尔继续说道:“火炮越少越是难以取胜。”

皮埃尔本来在地上摆放石子讲解,钱伯庸见了赶忙让人拿过皮埃尔的东西来。东西全都装在一个袋子里面,那里面包括有碳笔、直尺和设计图形所用的纸张、油墨等物。于是皮埃尔就在纸上给众人画出来。

“即使两艘友舰同时对单一敌舰作战,亦需要精湛船艺方能集中发扬火力。火炮有效射程约三百码左右,最大射程约八百或九百码。

我说的是一般的火炮,不是厦门延平郡王的大熕船上安装在艏楼、艉楼上各一门的那个‘龙熕炮’。那个炮最多竟然可以打两千七百码,有效射程也有两千码,这个炮太过特殊,不是我要说的。

我说的都是那些一般的三十八、四十磅的一般火炮。其实,在五百码距离之外火炮要命中敌舰和贯穿舰体,其机率相当渺茫,更不要说八九百码之外了。

舰艇舷侧射击弧角受限于正横前、后各约二十五度,必须利用舰艇运动来协助火炮瞄准目标,而不采用费时而笨拙地移动火炮瞄准目标。于是,很少有两艘接连成纵队的友舰对单一敌舰作战时,能同时且充分有效地进行射击。就像我给大家画的这幅图……”

皮埃尔在纸上画了四个短线,象征着四艘战舰。四艘战舰之间的距离为两百码,而船宽度一般为七十码。

然后皮埃尔又分别以四艘战舰作为顶点画了四个以二十五度角为定点展开的扇形。从船底部到扇定的距离为五百码。

皮埃尔说道:“现在大炮的有效射程,最大是五百码,仅可供两艘紧密编成纵队的友舰同时攻击一艘在松散纵队中的敌舰。舰艇紧密编队,前后距离两百码,以侧弦火力对敌。在三百码的平射射距,纵队各舰恰可形成一连续的舷侧火线,用以反击欲阻挠纵队编队的舰艇。”

李存真问道:“也就是说,其实还是三百码的时候射击才有用,如果再大了,再远了就不行了?”

其实,李存真对于这些是有一点点心得的。毕竟他当了十二年海盗,不了解这些那就白混了。

不过像皮埃尔这种集中的讲解李存真还是头一次听,他毕竟是个文科生,想不了这么多。

原因也不难想到,李存真的炮舰上面火炮规格不同,有大有小,有打得远的,有打得近的。他指挥的海战,获胜的关键主要依靠的是水手和炮手的素质和水师军官的战术素养。那种统一指挥的事情也不过是在长江大战中对阵满清水师时用过一次。但主要是依靠舰船撞击、火枪打击和跳帮战取胜,纯粹的炮战还是没有的。

“不,也不全是这样。”皮埃尔说道,“在五百码合理有效的射距内,前后相邻舰艇仍可进行少许集火射击。”

皮埃尔以四艘舰艇为定点画出的扇形,其中在三百码之外,五百码之内的距离上,有三处重叠。

皮埃尔用碳笔轻轻地涂着这三处重叠处说道:“公爵大人,你看这里就是重叠部分,在这里,这里是三百码外,五百码内,仍然可以进行集火射击。我现在只画了四艘战舰,如果战舰多了你说会如何?”

李存真说道:“如此一来,可以进行集火射击的部分就更多了。”

“是的,是的!”皮埃尔回答,“所以我说要造军舰必须往大了造,我个人认为越大越好。”

这个时候英国人人保罗说道:“这是在平面上增加火力密度的方法,其实考察的是一层火炮夹板的情况之下集火射击的情况。我还有一个办法增加火力的密度。”

“哦?”李存真看到保罗说话了,便说道,“愿闻其详。”

保罗说道:“另一增加火力密度的方式系在垂直面上增加火炮数量。因此公爵大人,这就需要双层与三层炮舰,特别是三层炮舰。这也是海战中集中火力的最有效方法。我知道你的战舰大多是双层甲板的,你的那个海上飞龙号也不过是双层甲板的盖伦型全帆帆船。你的火力严格来说还是不够密集的。我比皮埃尔先生来得早了几天,我远远地看过海上飞龙号,所以我知道这些。”

在原本的历史上,提出垂直面上增加火炮数量的成熟的方法是在十七世纪中期,所以保罗提出这一点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李存真所处的时空,他间接参与了第一次英荷战争,那个时候李存真配合英国在亚洲打击荷兰。这也是他随着郑成功北伐南京之前,在南洋当海盗干得抢劫行当之一。试问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谁没被李存真抢过?而荷兰人是损失最惨重的一个。

不过,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荷兰的盖伦型全帆动力大帆船,也就是明朝称之为夹板船的双层炮位战舰,在战争中击败了拥有三层炮位的英国战列舰。荷兰舰队甚至深入泰晤士河火烧伦敦。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以为双层炮位是最佳配置。

其实,主要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内搞得一团糟,国力大大下降,而荷兰在海战中又尝试了“乱战战术”,英国不适应这种新鲜的战法,所以才败下阵来。

但是,人就是这样受到经验主义的限制,所以双层炮位在此后三十年的时间内大受推崇。直到十七世纪末期,常见三层炮舰才被欧洲海军领导者认为是具有相当实用性的发明,指出这一点的是法国人保罗·侯斯特,时间也已经到了1697年,眼看就要到十八世纪了。

李存真眼前的这个保罗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其实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技术人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