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南明汹涌>第一百圩二章 狼牙箭

“中了吗……中了吗……”李国英浑身颤抖,手尤其抖得厉害。此时的他口干舌燥,脑袋兀自有些嗡嗡然,心脏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他赶快咽了口唾沫,压一压,若不如此,再张大点嘴巴,心脏便要蹦出来了。

高明瞻和王明德也是十分焦急地在千里镜中死死盯着对面。那里仍然烟雾缭绕,根本就什么都看不到。

战场上的赵良栋更是心急如焚,他感觉自己应该是射中了,但是又不肯定。此时他和他的亲卫都已经停止了动作。整个战场上似乎都凝固了,被浓烟固着得一动不动,厮杀俨然已经停止。

一分钟前,清军神箭手在赵良栋的带领之下对着李存真实施了一次“狙杀”。

明李火枪兵朝着清军重骑兵不断地开枪,黑火药燃烧爆炸而形成的烟雾笼罩了整个战场。导致明清两军都看不到对方。但是李存真的旗帜却立得老高,虽然也被烟雾笼罩,但是毕竟跳得高所以还是隐约能够看见一些,而李存真本来就在大纛和旗帜旁边。这是所有人都看见了的。

其实,即便没有大纛和红旗,赵良栋和他手下的神射手也都已经暗自记住了李存真所在的位置。对李存真实施的狙击本身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场阴谋。

赵良栋和他的神箭手一直隐藏在重骑兵当中。重骑兵分成两队,一左一右,过了明军子时阵后,清军骑兵很快便到了中阵的南北两侧。而赵良栋和三十四名神箭手已经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包抄了大纛红旗。

战场上响起的特殊的声音其实正是赵良栋提醒神射手行动的信号。一声号音是瞄准,梆子响是射击。

当号声响起,赵良栋和神箭手们立刻举起铁臂弓,将铁骨狼牙箭搭在弓弦上。

赵良栋自己使用的狼牙箭是吴三桂送给他的,一壶十只。因为赵良栋在与西营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吴三桂想要笼络赵良栋便送给了这利器。赵良栋根据这些狼牙箭又仿制了两百多只。分成三十四份,每份六只一壶,给了自己从甘肃带出来的神箭手。

这些神箭手有的是汉人,有的则是蒙古人和不知道哪个民族的人。这些人天生便具有成为神箭手的资质,稍加培养后不能说如蒙古“箭神”哲别一般,却也个个都能百步穿杨。在飞驰的骏马上照样能够射中移动的目标。这些人便是赵良栋的“杀手锏”。

铁骨箭沉甸甸的,狼牙倒刺上泛着隐隐的褐色,有的则显得黑乎乎的。是的,铁箭的箭头都在毒药水中浸泡过,个个带毒。毒便是红矾,俗称“鹤顶红”,也就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为了能赢,一代名将李国英、赵良栋已经开始不择手段了。

当下又是一声梆子响。赵良栋和所有的神箭手全都绷直身体,站直双腿,然后一扭腰腹,把手中的强弓拉出一个不可思议的弧度后猛地向后一坐,借着身体下坠的劲头,硬是把看上去都快折断的弓又拉满了几分。

“中!”

伴随着弓弦声响起,“呼”地一下,赵良栋铁箭如同一只迅猛的猎豹,磅礴而出,闪如流星,周围的空气都被带飞了几分。其他三十五只狼牙箭也如流星般激射而出。三十五只涂了剧毒的狼牙箭从八个方向一起扎向李存真……

只听得“铛啷啷”几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赵良栋大叫:“中了!”

果然,三十五只狼牙箭有四只射中了李存真。一只打在头盔上,一只打在胸口,一只打在背后,一只打在左侧肋下。李存真当即便被射倒。

李存真此前从周培公那里得知了清军的伎俩。因此,穿了两层铠甲。此时板甲胸甲的厚度在一毫米到三毫米之间,李存真的是三毫米的胸甲,两层便是六毫米。胸甲正面比侧面厚一些,侧面则是一点六毫米。后背则厚两毫米。

这一天明李士兵们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看到李存真可不光是穿戴了胸甲,而是穿戴了全身板甲,手臂、手背、膝盖、小腿全都护住了,头盔是加厚了的,可以说此时的李存真根本就是全金属外壳。只是他又在铠甲外面穿了罩袍。

罩袍是个好东西。它是身份的象征,文武双佩;也可以抵挡阳光直射铁甲发热;避免灰尘和寒气;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李存真穿了罩袍主要是为了避免被士兵和敌人看出他穿了两层铠甲。而且,罩袍是红色的,非常醒目,让士兵看到他更能激励士气。

在这个时代,板甲本身其实是对弓箭免疫的。箭矢不仅无法穿透板甲,而且打在板甲上的时候,箭矢通常要么划到一边去,要么就如拨轮般被弹飞了去。所以,穿着胸甲的明李士兵根本不需要盾牌。李存真对自己的铠甲有信心,况且他还穿了两层,那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清军又没有狙击步枪,怕什么?

李存真的想法符合现实,十七世纪时的板甲确实极为坚韧,便是一百年前,十六世纪的时候,弩箭无论如何都穿透不了板甲。不论是三百五十磅也就是一百六十公斤拉力的轻弩,还是九百七十六磅也就是肆佰肆拾贰公斤拉力的绞盘弩都打不穿它。英国长弓拉力是一百二十和一百三十磅,那就更打不穿板甲了。不仅如此,此时的鸟枪质量不高动能不足且是铅弹的话一样打不穿板甲,三眼铳就更打不穿了。除非是玛斯科特火枪这种重型火绳枪,线膛枪或干脆是鹰扬铳才能打穿板甲。

李存真因此信心百倍,故意立起大纛和红旗,自己又站在旁边就是向让清军用箭射他。


状态提示:第一百圩二章 狼牙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