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之捍卫者>146章,编制问题和家底

九二重,胡一舟打算送给川军将士使用,同时缴获的一万多发7.7口径的子弹也一并交给川军。

这件事情,从胡一舟当初缴获这四挺九二重的时候,就做好了打算的!四挺九二重,不管是给川军还是给八路军,终究会用在抗日战场上,把子弹打进鬼子的躯体中的。

至于自己用?胡一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清楚一个作战单位,能够做到弹药统一的重要性。

别的不说,后勤压力会减小,弹药通用之后还可以相互调剂子弹等等……其实若不是马四环和中正式不够用,他连汉阳造都不打算给辅助兵种们装备的。

你说用弓箭?那个只在特战排当中才使用的!

顺带说一句,胡一舟已经把特战排缩减到了最初的规模……三个战斗班加排长加俩狙击手(孙小宝和小么子)。

孙小宝今年才16岁,小么子才13岁。这俩从一开始就跟着胡一舟的小兵,他实在是没地方安排,就把他们往狙击手方向培养了。还好这俩小子在射击上天赋不错,否则都不好安排他们。

至于为啥把特战排缩减到三个战斗班?胡一舟也是无奈的很啊!他缺军事干部,缺班长排长啊!

现在他手里面能拿的出手的,见过血的,勉强算是老兵的,就是特战排的这96个士兵了!三营一连的战士们倒是打过仗,可是他们没怎么杀人啊,打扫战场也才经历过一回而已。特战排都打扫过四五次了好吧!

胡一舟的俩步兵营,总共54个战斗班,把特战排刷下去60个战士分到各个战斗班去充当班长,这样就能让基层的战斗力往上提一下子了。54个战斗班需要48个人,剩下的12个重机枪班一个班放一个。有老兵带着,新兵也能安稳一些!

你说怎么才给战斗班48个班长?三营一连有几个表现不错的总不能刷下来吧?至于原来战斗班里面选出来的班长,临时充当副班长,多出来的俩战士放到辅助兵种当中。

为啥是俩?那些训练好了的精确射手们不回归班级啊!把他们放进战斗班充当精确而射手,总要刷下一个战士的啊!

经过这么一调整,胡一舟手下就只剩下三个纯九寨子弟组成的战斗班了!这些战士是最好的那一部分!至于为啥不把那些小道士们留在特战排?胡一舟还是没得办法!

这里面除了借助着同乡亲近的关系,可以让班长迅速的融入到士兵当中之外,就是语言问题啊!

你总不能让一嘴山西口音的班长去带一帮川蜀口音的士兵吧?相互之间说话都听不懂的好吧!现在又没有普通话。

至于现在的官话?你觉得大山里的贫苦百姓有几个会说的?

总之,胡一舟死了不少的脑细胞,才把步兵班的班长问题给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编制问题了!保安团的单兵和班级的军事训练终究是完成了,这时候要完成建制,进行集体作战方面的训练了!

于是,胡一舟跟三营长姜大江和二营长左一鸣商量了一下,制订了保安团的现行编制,把整个团给调整了一下!

最先调整的就是基础的作战单位——步兵班!

一个步兵班有12人,其中轻机枪一挺形成一个三人机枪组。

机枪手携带轻机枪一挺,手榴弹两个,20发弹匣5个(加机枪上);副机枪手有一支快慢机带50发子弹当近身武器,外加手榴弹两个。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备用枪管、维修清洁工具加备弹(一箱子5个20发弹匣和发弹匣,外加500发散装子弹)。一挺轻机枪战斗子弹总共1000发。

至于机枪组的另外一个人,就是精确射手了!

精确射手带着一支马四环步枪和100发子弹、8个手榴弹。他的任务除了狙杀对方机枪手、掷弹筒,就是保护机枪手了。

步兵班的班长(特战排下来)携带冲锋枪一支(4个弹匣140发子弹)马四环一支带100发子弹,4个手榴弹。为了加强火力,班长还多带上散装的冲锋枪子弹175发,合一支冲锋枪有子弹315发。

副班长加普通步兵8个:各自使用中正式步枪一支,子弹60发,手榴弹8枚。

一个班合计武器:捷克式一挺,中正式8支,马四环2支,冲锋枪一支,快慢机一支。

一个班合计子弹:尖头毛瑟步枪子弹1680发;毛瑟手枪子弹365发,手榴弹合计80个。

接下来就是步兵排。

步兵排拥有上述的三个战斗班,外加排长一枚!至于副排长?没有!咱就缺干部!排长的武器自然是快慢机一支,子弹100发!

除了三个步兵班,胡一舟把魔改过得大抬杆给放到了步兵排里面充当大杀器!因此一个步兵排还有两个大抬杆战斗班!一个班有5个人,使用大抬杆一杆,霰弹枪两支,汉阳造步枪3支。

大抬杆有定装霰弹28个,每一个重1.7公斤。汉阳造步枪配子弹30发,霰弹枪配子弹35发。每个人还有俩手榴弹可以用。

因此,保安团一个步兵排就有47人,有大抬杆2个,马四环步枪6支,中正式步枪24支,冲锋枪3支,快慢机4支,捷克式3挺,汉阳造步枪6支,霰弹枪4支,手榴弹260个。

连级作战单位要好一些,除了连长,还有副连长了!这俩连长依旧是装备快慢机加100发子弹。

编制上,除了三个步兵排,又多出了两个民二四重机枪班,一个6人的通讯班,一个6人的炊事班。

重机枪班每个班10个人,带一挺重机枪(备弹5000发),7支汉


状态提示:146章,编制问题和家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