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之我为刘辩>第一百六十三章 不好了师傅

休利不断的喘着粗气,目光惊怕的巡视着四周,脸上全然都是茫然无措又担惊受怕的模样。陡然间,休利好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他急忙转过身看过去,只见着一把刀凌空砍过来,随着一道鲜血飞溅,休利脖子上面的头颅滚落出去,随后身体软倒在地。

在意识逐渐散去的前一刻,休利终于看清楚画面,那是一个中年男子,身背一把长弓,手拿一柄长刀,英姿挺拔威武,却浑身布满杀气。

砍下休利头颅的人正是黄忠,这一只匈奴队伍的前部已经被打没了,黄忠正迈步向着中部地方走过去,走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休利从地上爬起来,黄忠也没有多想,他信手就把休利给砍了,而此时黄忠还并不知道此人是休利,在等到往后刘辩lùn_gōng行赏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

休利这一路也是灭了,剩下万乌那一路却是安然无恙。且说万乌领两万匈奴兵自西城门突围,一路快马奔袭不说,他也根本没有按照约定打起旗号,反而是把旗号掩藏了起来,说到底万乌就没打算为掩护休利而吸引并州军的主意,反倒是他有让休利为他做掩护的动机。

万乌这一路人马跑的很快,他担心并州军追击,所以一路都不敢停留,而他走的这一条路既不靠近山谷关口,也没有河流树林,四周皆是平原,就算是在夜晚,视野都很开阔,根本就不担心会遭遇伏击。

很明显万乌是计划好的,他不惜舍弃三万人马来为他做掩护,好让他这一路两万人安全的回到南匈奴王庭。等到天亮的时候,也确定了没有并州军的追击,万乌才让兵卒们原地休息,他自己也累的跟狗一样,这货明显是怂了。

接连守备城池,万乌的精神压力一直就很大,在亲眼见到东城门被大火卷袭的那一刻,万乌就明白这仗是没法打了,所以他干脆突围,跑的那叫一个利索。只是万乌这个一走,上郡之地内还具备战力的匈奴势力也就剩下南下的那两万匈奴兵了,而这两万匈奴兵是由万乌的三弟修干统领的。

万乌跑了,他根本就没通知修干一声,而把修干这支孤军丢弃在上郡,也不知道万乌是有意还是无意,接下来修干将单独面对并州军,其处境可想而知。

也不知道休利那边现在怎么样了,我看十有八九是他是要凉了,就算躲过了并州军的埋伏和追击,那长城也是过不去的,休利这家伙就是太天真,不过他要是死了也好,省的往后在我面前碍眼。

坐下树下的万乌吃着面饼喝着凉水,突围匆忙,许多物资没带上,粮草更是不足,每个匈奴兵只带了三五天的口粮,若是节省的话也是能够支撑回到南匈奴王庭的。此刻不用玩命驾马逃跑了,万乌这才有心思静下心来仔细思索一番,他觉得休利若是不死,那算他命大,若是死了,那就是锦上添花。

休屠各部落内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作为部落首领的屠何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不是废材,那么竞争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万乌并未通知修干而撤离显然是抱有一些异样心思的。

修干,不是大哥不通知你,

实在是大哥自顾不暇,无法通知你呀!想来你在上郡南部抄掠粮草,难度系数也不大,只要你不贪心,早点收手撤回,应该是遇不上并州军的,总之大哥也是没办法,大哥祝你自求多福吧!

万乌的祝福是一点诚意都没有,片刻歇息之后,两万匈奴兵头也不回的继续赶路,至于肤施城的情况现在如何,两万匈奴兵一致表示他们不想知道,以后也不会再去了。

天空中的雨一直在下,东城门的大火刚刚被扑灭,肤施城内已经安顿的差不多了,长弓营和大戟营都已经返回,带回了不少军备物资和俘虏。原本按照刘辩的意思,他是想要把这些匈奴俘虏全部给杀了,以慰藉秦氏的在天之灵,但田丰等人以杀俘不祥为由力劝,刘辩才打消了杀俘的念头。

但就算不杀,这些匈奴俘虏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贬为奴隶是肯定,今后一辈子为并州建设充当苦力,大体还是能够勉强活下去的。

夺下肤施城,打的万乌败逃,五万多匈奴部队烟消云散,这是一场大胜,刘辩lùn_gōng行赏一番,奖励的奖励,升官的升官,其中黄忠由都尉升为偏校尉,晋升幅度最大。盖因打扫战场之后,确认了休利的身份,黄忠因此获大功。

升官之后的黄忠还有点懵,他心道:不是吧?我随手一刀砍翻的人竟然是个重要人物,可当时我看着那家伙也不像是个重要人物呀!难道说南匈奴内的重要人物都是这种废物模样?

黄忠如此一想,恍然大悟,他决定他的迅雷弓往后专门盯着那些看着废物的人射,指不定再射倒什么重要人物,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lùn_gōng行赏之后,刘辩一连发出好几道调令,先是神机军与精骑军换防,神机军驻守龟兹城,防备上郡北方,而精骑军则从肤施城南下,以清缴驱逐滞留上郡南部的两万匈奴部队为目标。其他军部则在肤施城修整,以防南匈奴左部反扑,而重建肤施城的任务则交由建树较少的大戟营去做,张郃为此感动的一笔,这回总归是有一点存在感了。

其后因为天气逐渐转冷,冬季即将来临,但军队还有驻守上郡,于是刘辩令荀谌速发御寒物资,以保全并州军将士不会因为冬季寒冷而冻伤。粮草这一块倒是不用担心,并州军的粮道一直很稳,供应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三章 不好了师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