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不是当年的柔然,北魏也不是当年的北魏了,与柔然一样发展、强大起来的北魏,成了阻挡柔然南下的长城,于是,领域到了俄罗斯贝加尔湖的柔然,也只能徘徊在中国历史边缘,处于蛮族的行列。

即便如此,柔然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拓跋焘时期,对待柔然,就是狠追猛打,让柔然一下衰弱了不少,拓跋焘去世,到冯太后时期,冯太后采取缓和之术,两国互通来使,岁贡不绝。

可是,这样和平的发展局面,柔然并没有持续多久,其内部的被奴役部落连续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

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率10余万落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至车师前部西北,建立高车国,自立为王。柔然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30来年的争战,柔然由盛转衰。

后,柔然王室发生了夺位事件,母子之间、兄弟之间一通杀,郁久闾阿那瑰率一部分归降北魏,他的从兄婆罗门自立,但,很快又被敕勒族驱赶,只得归降于北魏。

咳咳,狗熊又要挖坑了,这个敕勒族注意哈,不过,这个坑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被填上的,所以,兄弟们,赶紧把你们手里的石块、土块放下,狗熊的钢盔都被打的凹凸不平啦,哎呀,下辈子一定投胎做熊猫,或者斑犀鸟,再或者……碎碎念中。

当时,高车国日益强盛,北魏采取保存柔然,分其势力,以牵制和抵御高车国的策略。

不过,北魏的这个如意算盘,没有打太久,作为柔然,一个不愿意臣服的民族,怎么可能一直被北魏圈养?

先是,婆罗门在正光三年(522年)叛离北魏,抢掠凉州,本想投奔嚈哒族可汗,但被北魏追擒归于洛阳,后来,524年卒于洛阳。

然后是阿那瑰于次年(523年),在柔玄、怀荒二镇之间聚兵30万,扣留北魏使臣,驱掠魏边“良口二千,并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退还漠北。

原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没想到,当年北魏爆发六镇之乱,在孝昌元年(525年),北魏召阿那瑰率10万大军,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击溃破六韩拔陵所率之义军。

哎哎,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不过,阿那瑰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来,乘机抢掠,扩充实力,占据长城以北漠南地区,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并且击败因内乱而日益衰弱的高车国。

到此为止,都是之前讲过的,这里,再细致一下。

六镇之乱后,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柔然得到再次复兴的机会,高欢和宇文泰争相拉拢阿那瑰,通市啊、和亲啊、派遣使者啊等等,使得彼此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不单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是民族的同化。

前几天看了篇文章,说为什么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却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下来,现代的巴比伦也好,埃及也好,印度也好,都不是曾经那些辉煌的国度,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对待外族的文明,中华文明是包容、融合的,而不是像其他那些文明,针尖对麦芒,看谁扎死谁。

这些融合进来的外族文明,外族人带着自己的习俗,同化进汉人中,为汉文明注入了活力,使汉文明更加绚丽多彩,是汉文明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直到清末民国,这些动荡的时期,却也是中华文明的又一个觉醒期,它们的确存在着黑暗,但,黑暗中也有着光明……

哎呀,哎呀,说着说着亢奋了,来桶冰!

回归正题!只说柔然!

外部环境平和后,柔然便开始整顿内政,多方吸取汉族文化,改官制,立年号。阿那瑰还重用汉人,吸收中原汉区的生产技术,并改变以前“逐水草而居,原无城廓”的状态,攻破丁零后,在其旧土修建城郭,起名为“木未城”。

不但如此,柔然还曾遣使至南齐建康,请南齐派医生及织锦、造指南车和漏刻的工匠到漠北,虽然遭拒绝,却说明柔然需要中原地区的医师和工匠。受汉族影响,在后期,逐渐有了农业。

对外,一方面对北魏阳奉阴违,一方面拉拢南齐、南梁,以求前后夹击北魏,与西域大大小小的国家,也都有着联系。

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或许,突厥想要崛起,还得再过个百八十年的,但,一片大好形势中,却爆发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隶的反抗斗争,这样的机会,给了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的机会。

552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瑰兵败自杀,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

仍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

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次年(553年),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庵罗辰下落不明。

555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


状态提示:47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