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还没开始写,明天看吧~)
李一白喝了口茶,看了旁边的陆乘钢一样,眯着眼睛笑道:“《碧血剑》确实是个不错的项目,控制好成本,操作好了能挣钱。”
他的意思是大火就别指望了,小成本操作就行。
这话没有装大尾巴狼,以后来者的眼光看,《神雕》就是最后的全民武侠风口。
1995到2005年这十年间,金黄古梁温各种小说不论大小通通被拍了个遍,观众已经开始审美疲劳。
再往后,武侠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想像《笑傲》和《射雕》这样全民狂欢更是没有指望。
《鹿鼎记》和《倚天》不如之前几部影响力大,除了质量偏低,也有这个原因。
同理还有唐仁版《怪侠一枝梅》,剧本和制作都很好,口碑好,演员阵容也不错,可就是不火,在深圳卫视黄金档播出收视率甚至只有0.5个百分点——对于一下李导《射雕》在山城地区的二十个百分点就知道差异了。
电视剧嘛,主要看观众,观众口味这种事不是一两个有才华的导演能决定的。
李导这话说得实实在在,不过,从蒲树琳的角度讲:说了等于没说,也看不出态度。
“小李啊~”蒲树琳也是笑眯眯,当然索性挑明道:“我托大叫你一声小李,你看,你已经连着拍了三部全墉武侠,再拍一部也不嫌多,我的意思,这部剧你继续拍,还是胡子当制片人,你们继续组合,我给足够的权力,绝对不干涉你们创作。”
他的话语带着一丝身处高位的理所当然,还抛出了不干涉创作的条件,但李一白直接就给拒绝了:“蒲总,拍完《神雕》我就和大胡子聊过。连着拍了几部武侠,确实没什么感觉。拍戏嘛,没感觉是拍不下去的。”
他虽说拒绝,但态度不算尖锐,蒲树琳拿他没什么办法,和旁边的陆乘刚对视一眼。
陆乘刚其实比蒲树琳更着急,“大胡子+李一白”这个“黄金搭档”在观众和媒体中间很有宣传点,电视台方面更是认玄学,仿佛凑齐两个人就有了收视保障。
他不动神色,诱之以利道:“李导,去年郭嘉放开了民营影视公司的政策,接下来你的作品如果在地面频道播出,对手会恐怕会越来越多。未来电视剧的主流播出平台恐怕还是卫视,苏省卫视这方面负责购片的老徐和我很熟,我可以帮忙介绍。”
“谢谢陆主任。”李一白还是拒绝道,“之后肯定会有机会和苏省卫视合作,不过这次我这边实在分身乏术。”
讲道理来说,苏省卫视从2000年开始在卫视中收视率一直是排行前五的,值得重视。
不过,画饼这招李一白见太多,起不了作用。
对于他来说《碧血剑》实在没什么意思,苏省卫视搞自产自销,剩下的投资比例都被蒲树琳占完,自己进去没什么油水,还牵扯精力......
见陆乘刚的招数失效,蒲树琳又准备开口了。
这老哥是过单纯的投资者,平时很少看电视剧,但李导拍的几部电视剧,就算知道后面的剧情,他却能忍住睡意一个通宵一个通宵的看,这份功夫实在罕见。
......
和蒲树琳一别,时间很快来到四月。
这期间《大秦》的筹备在默契而有序的环境中匀速向前推进,李一白除了思考每一场武戏的拍法,还得阅读一些秦汉史方面的著作,不求成为专家,但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不闹笑话。
当然,他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剧本上。
孙皓辉每完成一次改动,李一白和黄建中都得和他聚在一起开一次会。sp谷/sp
会上当然少不了争吵,黄建中和孙皓辉都是老年人,大多数情况可以达成一致,但也少不了偶尔的固执己见,最后还得靠李导调和。
这让孙皓辉对李一白的印象还不错,不过也仅限于此。
在剧本方面,李导没有提什么意见,这部剧的主体框架是已经定下来的,一些旁枝末节经过商议也如他所愿,没有太多意外。
其中当然有一些对魏王、公子卬,公叔痤的改动,但这些改动都是为了剧情好看,可以理解。
唯一让他有些担忧的是两场辩论戏。
一场是商鞅入秦之前在齐国稷下学宫“卫鞅孟子儒法之辩”
一场是秦孝公和墨家的几人在墨家总坛进行的“墨家论道”。
这两场戏麻烦的地方在于不了解:思想文化之争可一向是最重要的上层建筑,甚至可以说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由思想塑造的。
比如决定汉代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辩,一场辩论影响力可以达及全国以及未来几十上百年。
孙皓辉给出的剧本,第一场戏大概是卫鞅用“天下的学问,能实践,能富国强民就是好学问”的观点把孟子一顿喷,博得众家喝彩。
第二场戏也是联合,秦孝公、白雪、百里瑶三方最后以“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为根基,化解墨家的敌意。
都是一个标准的小高潮,或者直观点说就是“爽文情节“,观众肯定爱看。
可问题是~
李一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了解法家、儒家、墨家的思想,有些担心乱拍会恐怕贻笑大方。
这个话题实在太大,他有些拿不稳,便去找黄建中商量,这位老爷子怎么说比他多活了二十年,说不定有自己的理解?
......
“如果是你独立执导的话,这部分内容你准备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