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吴夺还没“听”,并不能完全确定这方端砚的特别之处。
结果,还没等到吴夺有“听”的机会,反过来之后,砚背刻的铭文,就让吴夺明白了为什么。
铭文十六字,行楷,遒劲拙朴: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落款:国藩。
落款之后还刻有钤印:曾。
原来这可能是曾国藩之物!
怪不得这铭文内容感觉有点儿熟悉。这是曾国藩论述过的“天地之道”,这用在砚台或者说笔墨之道上,一样恰切。
不过,仅凭这铭文和款印,就认定为曾国藩之物,那是不行的。
而且,吴夺还没“听”,并不能完全确定这方端砚的特别之处。
结果,还没等到吴夺有“听”的机会,反过来之后,砚背刻的铭文,就让吴夺明白了为什么。
铭文十六字,行楷,遒劲拙朴: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落款:国藩。
落款之后还刻有钤印:曾。
原来这可能是曾国藩之物!
怪不得这铭文内容感觉有点儿熟悉。这是曾国藩论述过的“天地之道”,这用在砚台或者说笔墨之道上,一样恰切。
不过,仅凭这铭文和款印,就认定为曾国藩之物,那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