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唐末大军阀>094章 四太保,八太保,十三太保

彼此互为友军,虽然不至于内斗相杀,可是河东骑阵当中催马闪出了两员骑将,他们仍狐疑的打量着李天衢这一路军马。

李天衢纵观那两员骑将貌相威武雄壮,显然也都是久经战阵的人物。而当中一人驾马来回徘徊,望向李天衢时忽的又道:“尔等来得突兀,眼下正值厮杀战事,也没功夫详细盘问!你们这伙军马也绝不可妄动,待战事罢了,再传唤你去与李将军会晤!”

听那河东骑将叱喝,言语中也不免有些颐指气使的意味,王彦章、张归霸等人不由面露愠色,而李天衢朝后摆了摆手,仍是气定神闲的回道:“那是当然”

旷野上战局依然在持续着,又将河东几拨骑阵配合的极是默契,非但有迎面马踏军阵的,也有部众协同从两侧迂回袭杀,迫使反军溃卒无从逃避,也只得如无头苍蝇一般惊慌乱窜,但也终究免不了要撞上当面从来的滚滚洪流,被彻底辗压绞碎。

溃散的军阵被趟出几条血路,随着一浪接着一浪的两轻骑兵再如许多把收割庄稼的镰刀一般不断剿杀,约莫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眼见已是河东军又取得一场大胜,收拾清绝最后的残敌,也快到了打扫战场的时候。

这边与李天衢一众军马对持的两员河东军将,自然也派遣军士前去禀说上报。而战事既已进入了收尾阶段,未过多久,李天衢便又瞧见有一队骑军疾驰而来,领头的将官又高声说道:“奉李存璋李将军旨意,宣唤陈州都将前去相见。”

原本是后世演义当中,被称作李克用十三太保中的八太保而除了这个李存璋,不知很快还要与李克用的哪些义儿有缘相见?

李存璋对于李天衢而言,自然也是耳熟能详的史载名将。他与其义父实则年纪也差不了几岁,而且李存璋当初协助李国昌父子杀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又拥戴本来只是身为沙陀副兵马使的李克用为节度使留后,如今在河东藩镇当中也称得上是老资历。

而且虽说与李克用其他一些义子相较,李存璋的战功武勋要逊色一些,但按史载轨迹因黄巢战功,本来是武职官将的他却受封国子祭酒这等文职。而后武能战智将刘鄩,迫退日渐壮大的契丹兵马,并当机立断的奔袭驰援解太原之围,文又能在打理地方政务时按史载“弭群盗,务耕稼,去奸宄、息幸门,当时称其才干”,也当得上文武双全这等赞誉。

而李克用在身故之时,特意点名李存璋成为顾命大臣当中的一个,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辅佐新主,也足见其在河东李家受重用的程度。李存璋对李克用、李存勖也是鞠躬尽瘁、忠心耿耿,为河东李家消除内患,擒杀企图废主篡权的李克用之弟李克宁,也是当之无愧的李克用众多义儿中功勋卓著的代表人物。

念及至此,李天衢也不由得感叹李克用当真是慧眼识珠的雄主。他可并不是一个穿越者,不可能识得哪个史上留名人物的出身,便立刻知晓对方的才能、潜力,乃至大概的为人秉性。然而李克用依然仍能够亲手发掘提拔的大批青壮才干,成为五代第二朝后唐的中坚力量,也当真不愧是与朱温恶斗了一辈子,而唯一能够相对扼制梁国做大势头的枭雄。

虽然几乎没有能够笼络李存璋另投主公的指望,可既是友军的主将,该打的交道也仍是要打。李天衢与王彦章、葛从周、安仁义、张归霸等人在那一队河东骑军的引领下,往河东军主将所处的位置驾马行去。

至于先前引军与李天衢对持的那两员河东骑将,顺嘴问过了名头,也得知他们二人的姓名分别为史俨、李承嗣。

李天衢自也晓得按史载所述史俨精通骑射,勇武过人,非但每临战阵,身先士卒,且极善设伏制敌,生擒对手;而李承嗣也是骁勇善战,经常做为前锋出战,当初李克用奉旨征讨黄巢,也曾于会战华阴之战当中立下擒获伪朝客省使王汀这等战功。若是按三国一代中对于武将能力的设置,似乎他们两个也都具备捕缚这等特技

而史俨与李承嗣按史载轨迹,却是奉李克用之命挥军驰援死对头朱温当时的敌手泰宁军节度使朱瑾,然而却因河东与魏博两处藩镇交恶,史俨、李承嗣被断绝了后路,而朱瑾也终究难免为朱温所败。他们两个走投无路,也只得随着朱瑾南投杨行密。因被视为上宾,甚得厚爱,他们二人便索性效忠于吴王杨行密,而后为成就吴国霸业也都立下赫赫战功。

史俨、李承嗣都是河东代州雁门出身,却阴差阳错的投到了南面的吴国,于东南之地具得善终随着时局的演变,倘若他们有些命途轨迹倘若未出现什么变数,说不定在别处也仍与这两人相会的机缘

李天衢心中寻思着,驱马经过血腥味仍很浓重的战场。除了几队河东军骑仍在催骑绞杀远处崩散溃逃的反军余众,其余大多将士也已翻身下马,绰刀踱向那些躺在地上身负重伤,动弹不得,只得辗转哀嚎的反军士卒。

但凡还有一口气的,那些河东军将士上前补刀的十分干脆,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嚎哀求戛然而止。死状各异的尸首流出的鲜血尚还温热,而那些清理战场的河东军卒瞧见李天衢这伙来路不明的人途径战场,倒还有同僚集引路,有些人停止下手头如杀鸡宰猪的工作,纷纷把眼乜将过去,神情冷漠的打量着李天衢等人从自己身前不远处经过。

切身感受到萧杀威严的军旅气象,李天衢神色如常,也淡然


状态提示:094章 四太保,八太保,十三太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