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大陆!
英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喜欢让欧洲大陆“乱起来”。英国,地处位于欧洲西北角的大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隔英吉利海峡相望,英吉利海峡的那一端,便是著名的文化和浪漫之乡——法兰西。但浅浅的一万海峡,隔绝不了英国与法兰西,在历史上,这两国可谓是结下了深仇大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曾经几乎将法国灭国,但在圣女贞德横空出世后,战局不久之后便开始扭转,最终,法国不仅收回了自己全部的国土,还将英国在法兰西土地上的“合法领地”全部占领,通过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得以在欧洲大陆最早建立统一的国家。
百年战争中战败额一方英国,从此和欧洲大陆的联系相对减少,渐渐走上了一条与欧洲大陆不同的发展道路(当然,这也有赖于英国国内多次的被“征服”,从凯尔特人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再到诺曼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方面,英国渐渐与欧洲大陆分道扬镳。当然,这并不是说,欧洲大陆对英国完全没有影响,或者英国和欧洲大陆再无交集,实际上,在威廉三世时期,英国和法国再次形成竞争关系。
地理环境的相对隔绝,文化相对欧洲大陆的差异,决定了英国不会与欧洲大陆的任何一个国家结成稳定的同盟。与此同时,英国自十六世纪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商主义原则盛行,要求广泛开拓国外市场,并且限制国外货物流入英国(就是贸易保护),所以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产生一个能与之相匹敌的经济大国,对英国的海外贸易形成竞争;此外,保持欧洲大陆的分裂,造成某些国家(如德意志)内部难以形成统一市场,如此则英国的货物便能轻易进入其各个邦国。基于此,英国一方面希望欧洲大陆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于其货物在欧洲市场的流通;另一方面,英国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欧陆国家,在经济和海外殖民地等方面对英国形成强大的竞争。
一直到拿破仑横空出世之前,英国搅乱欧洲大陆的程度并不高。但拿破仑改变了英国这一做法。拿破仑当政时期的法兰西,可谓是兵强马壮,大杀四方,几乎将整个西欧大陆置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控制之下。这位皇帝并不满足,他要征服整个欧洲,包括孤悬海外的英国,于是他多次派海军攻打英国本土,虽然无疾而终,但此举让英国彻底意识到了,欧洲大陆一旦出现一个霸主,那么对英国的安全是一个极大地威胁——虽然之前英国也有此考虑,但这方面因素并不重要,因为一直以来,没有国家能对英国本土造成威胁。
于是,在拿破仑倒台后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英国极力遏制法国;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出现下一个“法国”,在萨克森问题上,英国又站在了法国这一边,极力反对普鲁士占有萨克森王国——如果这样,普鲁士的实力会大为增强。从此之后,英国极力在欧洲大陆上玩儿平衡战略,谁势力大,英国便站在其对立面,以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保障英国的国土安全和经济利益。这也就为英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索尔伯兹里内阁实行光荣孤立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出现了帕麦斯顿那句经典的名言:
“a country doe frienderes(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虽然在一战中,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成了协约,但在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会议上,英国依旧奉行制衡政策,反对法国对战败国德国的肢解和巨额赔款要求,以保留德国实力以防止法国再次独霸欧洲。
后世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是这样写到的“英国400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的、最富有侵略性和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与不是十分强大的一方,同他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个国家。”丘吉尔的这段话综合下来就是一个意思,英国奉行“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
那英国为什么不想看到欧洲的统一呢?
其中有诸多原因。
英国地处欧洲大陆西北部边陲,与欧洲大陆有一条英吉利海峡相隔,可谓是孤悬海外。如果欧洲统一,欧洲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都不可能放在英国,英国可能会被边缘化,这会严重损害英国的利益。如果英国任由欧洲大陆国家统一,那么接下来英国也难逃被统一的命运,所以英国会想法设法破坏欧洲和欧洲大陆的统一。
而且几百年来英国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国,其经济利益主要来自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并不是来自欧洲大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欧洲绝大部分地区要高。英国不想把自己的既得利益与穷兄弟们平均一下。后世英国脱欧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宗教、文化等因素,在英国人看来处于分裂状态的欧洲才是最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自然不会去想着去搞什么统一。
散会后丘吉尔立刻给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子爵发了一份密电,大意就是让其务必保住远征军,一旦形势有变,可自行决定撤离。
谁都知道英法的结盟只是出于政治目的,英国是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从而巩固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可从没有想过跟法国同生共死。虽然这种丢下盟友自己跑路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可丘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