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医生是巴拿马运河医院里最权威的专家,昨天晚上值了夜班的他下午才到医院,赫然看到整个医院里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简直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呕吐物的酸臭味。
“这是怎么回事?!”亨利医生拉住一个护士问道。“怎么突然这么多人?”
“亨利医生,您终于来了。”护士一脸焦急道。“从中午开始就陆续来这么多病人,都是相同症状。主要是发热,呕吐,腹泻。”
这么多人相同症状?“食物中毒?”
“我们已经问过了。”护士摇摇头。“很多人都没吃早餐,连水都没喝。也是相同的症状,应该不是食物中毒吧?”
“呵,那真是怪了,拿几份病历送到我办公室。”亨利医生快步来到办公室里,换上白大褂,翻看起护士拿过来的病历。所有人的症状相差无几,都是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是食物中毒,那会是什么让这么多人同时患病?”
忽然,一个可怕的词闪过脑海。“上帝啊,不是黄热病吧?”
黄热病是由感染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黄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身痛、乏力、身目尿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蛋白尿、相对缓脉、出血等。
1648年,黄热病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崭露头角,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
这种黄热病也叫做黑呕病,开始时是寒颤和发烧,患者感到浑身虚弱、背痛、头痛、四肢酸痛,这些症状逐渐加重。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因胃出血而发黑。两到三天后发烧、寒颤和疼痛消退。对于那些较为幸运的患者(大约占十分之七)疾病就此结束,并且幸存者从此终生免疫。对于另外的人,则只有两三天的轻松,随后发烧和吐黑水再次发作,病人的鼻子和牙床开始渗血。当肝脏发生功能障碍时,患者肤色会像得了黄疽病一样发黄,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当然也有少数人在这最后的阶段也奇迹般的康复,但大多数患者会陷入昏迷,直到惊厥和死亡结束他们的痛苦。
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发病的一个月里,就有近80的患者死亡,尸体多到掩埋不迭。很快,黄热病从巴巴多斯传播到西印度群岛,并进一步在中美洲各地登陆。此后的两百多年间,黄热病横扫整个美洲,来自欧洲的白人殖民者成为其重点打击对象。
1961年,黄热病经墨西哥横扫古巴的哈瓦那,造成许多居民死亡。驻守当地的英国军队中,外籍士兵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是15000名英国驻军中,有3000名水手和5000名士兵死于黄热病。
1795年,约4000名士兵由英国被派到海地,这些人中只有1800人活到来年。而在1796年,约13000名新到的士兵中,仅5、6月间就有约1300人死于黄热病。当时挖坟来埋葬死人已成为一件极其奢侈的事,一个坟坑里往往埋五六具尸体。
到17世纪后期,黄热病传播到了北美洲殖民地纽约。在九月份,死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1702年夏,被称为“美洲瘟疫”的黄热病再度爆发于纽约,共造成570人死亡,病死率为10。此后,黄热病在纽约又多次爆发,造成数千人死亡。
黄热病以其的剧烈传染性和惊人的死亡率,被史学家列为历史上与鼠疫和霍乱并列的三种最危险传染病之一。
就算是后世,黄热病也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重在预防。在没有发病时及时接种疫苗、采取各种防蚊子叮咬的措施来防止感染。一旦不小心被感染只能对症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前文说过最早建设巴拿马运河的其实是法国。
工程方忽略了巴拿马地峡的气候,巴拿马地区属热带丛林气候,天气潮湿闷热,当地疟疾、黄热病等传染病反复肆虐。这为法国建设巴拿马运河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黄热病夺走成千上万法国建筑工人的健康与生命。据统计,仅1884年,20000余名开挖运河的劳工中,就有1/3(约7000人)感染黄热病或因黄热病死去。1886年,30名法国工程师抵达巴拿马,一个月后便有13人因染上黄热病而死亡。当时运河工人的死亡率为176/1000;法国开凿巴拿马运河工程期间,劳工因患病等原因死亡22000多人。法国想尽各种办法也无法制止黄热病在运河区的肆虐,由于黄热病影响导致人员伤亡以及财政拮据,致使工程进展艰难,法国勉强支撑到1894年,宣布放弃了该项跨世纪工程,巴拿马运河公司宣布破产。
法国人走后,美国接手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
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面临与当时法国人同样的难题,即如何应对以黄热病为首的热带传染病。
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传染病的影响。包括:(1)砍伐运河两岸的森林,增大蚊虫聚集的湿热森林与职工区的距离;(2)组织大规模的灭蚊行动;(3)加强工人医疗服务力度;(4)招募对疟疾有天然免疫力的黑人劳工。同时,以戈格斯医生为首的医疗专家执行了“巴拿马运河开凿期间新卫生措施”。通过以上措施,1905年大致消灭了疟疾;到了1907年,巴拿马运河地区的黄热病被根除。
可33年后黄热病怎么又突然复发了?
“快,把所有的患者都隔离,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