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族显然不会再给妖魔蛮族这么好的机会,丘山子为人族争夺来了宝贝的时间,让人族的军队,快速开赴玄天城这里,填充了玄天城的力量,妖魔蛮族的计划,这才破灭。
多年过去,许多人想到丘山子这位亚圣为人族做出的贡献,依然有一种潸然落泪的感觉。
……
写完这篇经义之后,苏毅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没有错误的地方,也没有错误的字,便将这篇经义抄录在了试卷上面。
对于这篇经义的内容,苏毅还是十分满意的,抄录好之后,苏毅检查了一下有无错别字,发现没有错别字,便放下笔,闭目养神。
酉时一到,钟声如期响起。
一刻钟之后,衙役前来收取试卷。
经义卷被收上去之后,苏毅长出了一个懒身,现在已经考了三门,还剩下最后的策论卷没有考了。
对于前面三卷的考试,苏毅其实还是颇为满意的。
大概是因为只剩下最后一卷的原因,苏毅这天晚上睡的格外香甜。
翌日早早起来,神采奕奕。
洗漱吃饭,接着便是等待。
辰时,钟声准时响起。
一刻钟之后,策论卷,便发了下来,苏毅认认真真的填写好了个人信息之后,随即开始阅卷。
如何看待朋党论?
标题出奇的简单,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可是这个标题,实在是太有震撼性了。
朋党一词,一向遭人忌讳。
毕竟,这并不是一个好词语。
不管朝堂之上,亦或者文庙之中,都要避开这个词语。
当然了,结党之事,这是不可避免的。
上到文庙诸圣,朝廷重臣,下到普通的读书人,甚至贩夫走卒,都有结党之说。
想要独善其身。
可能吗?
可是,这都是私底下做的事情。
私底下做的一些事情,若是拿到了明面上来讲的话,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如今,策论竟然将朋党论拿到了明面上来讲,甚至让这一届参加乡试的考生发表具体的看法,海圣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的想法,确实很奇特,也难怪年纪轻轻就可以成圣呢。
而且胆子也确实够大的,竟然敢将朋党论拿出来说事。
苏毅其实还是比较敬佩海圣的。
而且苏毅算是海圣的门生,以后跟着海圣,应该是颇为不错的一件事情。
苏毅微微沉思着该如何写这个策论,主要是因为,这个题目太过于敏感了,铁定不能随便写的,若是写的太随便,很可能会取得一个比较糟糕的成绩。
而且苏毅觉得,海圣出一个这样的题目,绝对不是为了引战,而是为了阐述某些思想,才出了这样一个题目,那么,海圣想要阐述一些什么呢?
沉吟了一会儿之后,苏毅提笔写到:
学生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学生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学生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古汉王朝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古唐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古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苏毅洋洋洒洒的在草稿纸上写了七百多字。
这篇朋党论,将苏毅心中的想法完全写了出来。
首先,苏毅认为,有关朋党的议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是希望国君或者文庙的圣人,能辨别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
其次,苏毅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