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静静地看着沈氏,越看心里越是发慌。
婆媳十几年,她至少知道一件事,沈氏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沈氏抚了抚衣袖,安然道:“三司会审的判决结果我听说了,侯府不仅要罚银十万,还要罚俸十年,对也不对?”
太夫人霎时一僵。
她只记得侯府的爵位保住了以及楚令霄要被流放的事,根本没心思关注其它。
她以询问的眼神看向了王嬷嬷,王嬷嬷点了点头。
太夫人双眸睁大,手一颤,撞到了手边的茶盅上,差点打翻了茶水。
她心里一算,只觉得身上仿佛被生生地挖去了一大块血肉。
侯府是有俸禄的,一年为两千五百石粮,虽不足以维系整个侯府每年的支出,但也是一笔数额不小的进项,十年算下来足足有两万五千石。
还有那罚银十万也是个麻烦。
现在公中的现银根本没有十万,恐怕侯府还得卖掉一些田产、庄子或者铺子,才能凑到这十万两白银。
更麻烦的是,光凭侯府产业的出息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侯府的支出。
这一次,他们楚家恐怕会伤了筋骨。
太夫人越想越心慌,心口开始有些憋闷。
刘氏也在默默地算着这笔账,心如刀割,心里对长房更怨也更恨了,感觉好像是她的银子被长房给败了去。
沈氏顺口又问了一句:“对了,冬天用的炭火买了没?根据钦天监推算,今冬可是个寒冬。”
太夫人急忙看向了刘氏,刘氏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最近因为楚令霄的事,侯府里忙得晕头转向的,还没来得及采买冬天的炭火。
这下麻烦了,等交了十万罚银后,侯府本就没有现银。
如果今冬是寒冬的消息传开,京中各府以及百姓势必都要抢购炭火,那么炭火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对于楚家而言,这简直是屋漏恰逢连夜雨。
太夫人与刘氏婆媳皆是面黑如锅底。
沈氏仍是一派端庄温婉,目光澄澈。
她慢慢地以茶盖拂去浮在茶汤上的浮叶,继续道:“今春豫州水灾,那边的田地收成不太好,佃户怕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交上来,也不知道府里的细粮还够不够。”
“……”太夫人像是又被捅了一刀,胸口更闷了,四肢微微麻木。
“对了,三弟妹,”沈氏的目光又看向了虞氏,浅笑盈盈,“听说,京城的绸缎庄子、漆器铺子今年的收益‘又’不好?”
“……”虞氏脸色一白,默然无语。
侯府的庶务大部分是大管家在管,大管家向侯爷和侯夫人汇报,而三老爷楚令庭也管着家中的一部分庶务,比如京城的几处铺子就由他负责,最近这三年,这几个铺子都收益不佳。
虞氏不会主动去过问楚令庭外面的事,却也曾听他抱怨过好几回生意不好,被哪家抢了生意什么的。
太夫人一看虞氏的表情,就知道沈氏说得没错。
她的眉头又皱得更紧了一些,觉得这庶子就是无能又无用。
刘氏回过神来,看看太夫人,又看看虞氏,感觉气氛不对,总觉得局势好像有些失控了。
她心里警铃大作,想说什么,却见沈氏的目光缓缓地又移向了她:“听说二叔借着光禄寺卿黄正宜生辰,前几天给他送了一份‘大礼’?”
刘氏瞪大了眼,仿佛在说,你怎么知道的!
沈氏的目光如剑般直直地刺入刘氏心中,接着道:“昨天,有御史弹劾黄正宜贪污受贿,折子已经送到了东宫。”
什么?!刘氏脚下一软,手中出了一片虚汗,差点没软倒下去。
沈氏这几句话可谓一针见血,一条条地说出了侯府此刻面临的危机。
这才短短一盏茶功夫,气氛又陡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太夫人、刘氏与虞氏的脸色一点点变差,又惧又怕,又不安。
尤其是刘氏,汗如雨下,恨不得赶紧去把楚令宇个叫回来问问情况。
沈氏微微地笑着,气定神闲。
楚家人都是一样,他们的眼里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对于侯府潜藏的危机,全都视若无睹,他们恐怕只有当大祸临头时,才会悔之晚矣。
沈氏不再说话,慢条斯理地喝着茶,唇角含着一抹势在必得的笑。
她的动作是那么优雅,那么从容,宛如一幅优雅的仕女图。
刘氏慌了。
他们会给光禄寺卿送礼,那也是因为楚令宇在他现在这个位置上已经足足待了六年了,如果再不升,怕是要在这个位置上待上半辈子了,所以才会借着光禄寺卿大寿的日子,给他送了一份厚礼。
谁想,这职位还没升,光禄寺卿竟然被人弹劾了。
楚令宇要是为此被牵连下狱,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氏越想越怕,又想到这段日子来的求救无门。世人皆是逢高踩低,现在的永定侯府能依靠的也只有穆国公府了。
形势比人强,刘氏只能先服了软,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侯府的事,当然是大嫂说了算。”
虞氏在一旁频频点头,赔着笑。反正二房都服软了,她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要别让她掏银子,别短了三房的吃用,谁当家还不是一样。
太夫人的脸色又变了好几变,气息急喘,手足冰凉。
王嬷嬷担心太夫人,连忙给她递了一杯安神茶,又给她抚了抚背。
太夫人喝了几口热茶,却还是觉得心口发紧,似有一口气堵在了那里。
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