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来陈州是干什么来的?
那就是为了找皇汉的踪迹,可不是为陈州百姓谋福利的。
皇汉如果真的要趁机生事,这对明伦来说非但不是坏事,反倒是大大的好事。
只要能抓住皇汉的马脚,对于满清而言,哪怕整个陈州府都被祸害的一团糟又有何妨?
大青果不缺陈州府一地的钱粮,他们缺少的是皇汉反贼的脑壳!
所以,江哲的担心于明伦言反是大大的好事。
他会从头到尾的都全神贯注的盯着、看着,不放过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
哪怕最后的结果并不如他意,皇汉的人没趁机来兴风作浪,没煽风点火,那对明伦而言也没什么坏处。
陈州的民生经济大肆好转,他作为本地知府,当然有功了。
保不准他还能凭此功绩在他那便宜姑父跟前露露脸,再有家族鼎力相助,就此转行当文官儿,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总比整日里顶着个三四品虚职混吃等死的强。
江哲一脸木呆的看着明伦,要不是知道眼前之人的确是明伦无疑,他都要怀疑这人是不是假冒顶替的了。但他t不到那个点那就是t不到,谁叫两者的根脚不同呢?
倒是赵亮心中忽的通亮起来。“正等着他们生事……,原来如此!”
走出知府衙门,赵亮看着还有些神态抑郁的江哲笑了,“江大人一心为民,自然无错。只可惜……”
赵亮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了。但也并没有叫江哲心中宽慰,反而是更……,愤怒,说不上愤怒,就是有些憋闷。
此时此刻他心底里只在回荡着一句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赵家纺织厂一事在明伦的全力推动下顺利的进行了。
先是在城北购置了大片空地,然后刚入七月,便已经着手建设来。
那么大片的地被圈,这本身就吸引了整个府城百姓的注意,何况陈州城北隔了两里路就是占地不小名头也很唬人的太昊陵。嗯,就是传闻中太昊伏羲氏陵寝。
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占地近千亩。
据说这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朱元璋在里头出了大力气,岁月贯穿了3000年历史。
真的假的赵亮也不清楚的,反正就他所知,清乾隆十年时候,乾小四曾发内帑银八千两,修葺太昊陵。
陈州府有了这座被朱洪武列为天下帝王陵寝第一的太昊陵,隔不远的鹿邑县(属归德府)又有老子庙,整个豫东地界佛门的气息都很微乎其微。
老子庙还只能是小有名气,太昊陵相对的就名头响亮多了。
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不知道有多少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来给人祖爷上香献礼。
赵家的纺织厂就在太昊陵不远处,那一经圈地动工,就不知道被多少人看在眼里,那可就不是单单一个陈州府了。
到了八月里,半个豫东平原都传遍了赵家和纺织厂的名头。
一千多人的超大型工坊,在这个时代就那么的有噱头。
更别说老赵家给出的工钱又那么丰厚!
每月一两银子的基本工钱,只要不偷懒耍滑,老老实实的把分内的活儿做完,不迟到早退和请假休息,一个月就保管有一两银子的收入。
而且中午时候厂子里管饭,有人愿意夜班的话,厂里还有一顿宵夜。
平日每十日,也就是一旬里头有一天休息。
你要是不愿意休息,继续上班那也行,厂子里给补工钱奖金。每天把自己分内的活儿做完后还能接着干,那一样还有奖励。
如此的,每月的基本工钱加上全勤奖、绩效奖励,一个人都能拿上二两以上的银子。
这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对于本地的平民百姓来说,绝对的是高工资高收入了。
根本就不需要赵家去特意的宣传宣讲,百姓们自发的就已经把事儿传扬开了。
所以赵家的招工处那儿,没到八月十五呢就已经招满了一千二百人工。之后赵家边建设工地,边开始组织人力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因为有龙路口的织布工坊当温床,又有赵家聘请的老匠人当老师,不管是织布纺纱还是轧棉。这岗前培训进行的是相当不错。
赵亮虽然没亲眼看到,可通过龙路口递来的书信,他也对纺织厂的进度掌控的一清二楚。
这就对了。把地点选在城北,他图的不就是一个广告效应么。
此时此刻赵亮人不在陈州的。本来六月里他就该陪着康莞去汝州了,结果正赶上芮芮(小名)生病,不管是赵亮还是康莞那都放不下心。
这一拖就拖到了七月里才启程赶往汝州,丈母娘的生辰是过去了,可还有老泰山的不是?
康桥年现在对赵亮这个女婿甭说有多么满意了,加之赵家的手脚现如今又已经伸到了矿产这一行当。他可不要趁着赵亮这次来汝州的机会,好好的给赵亮拉一拉人脉么。
如今的满清,几乎没有大的矿业家族或是商行。因为开矿这事儿,不仅要打通官府,还要充分的联系地方。
这就像两个端口,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那都不好办。
所以很多的矿主都是当地人士,不仅对上熟悉,对下也知根知底。外人很难插手进来,因为地头蛇们有太多的法子来整治外人了。
赵亮现在忽的插手进来,官面上自然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