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出征对于一名领兵统帅的体力和脑力都是双重的巨大考验,所以赵括在回家之后,整整蒙头大睡了三天才慢慢的恢复精神。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获胜将士们封赏的落实,对新征服土地派驻军队将领的决定,对这一次得胜将领们的提拔等等等等。
这里面不但涉及到的是军功赏罚的公平,同时还涉及到赵括政治上的利益。
为此,赵括也是和廉颇大吵了好几架。
廉颇作为如今赵括政敌们在军方的唯一代表,虽然因为高唐之战的失败而消沉了一段时间,同时也发出过“老夫不如武信君”的感慨,但他毕竟是老而弥坚,很快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无论是政坛还是沙场,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这是所有人的常识,唯一的例外只有赵括。
可是,如果把赵括也击败了,那岂不就没有意外了?
或许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赵括的政敌们虽然屡次受挫,但依旧没有被打倒。
由于赵括这一次是得胜之师的统帅,廉颇理所当然的没有吵赢赵括。
于是,边骑军团在北方五郡的驻军之中,有五原、九原两个郡的驻军将领换成了赵括的人,这两人都是在刚刚结束的讨伐燕国之战中对赵括效忠并且做出了出色业绩,因此而得到了赵括的青眼相加和晋升。
在这一仗过后,赵括的势力终于正式渗透进了原先一直都难以触及的北方边骑军团,并在悄无声息之间缓缓蔓延开来。
战争结束了,夏收和夏种也开始了,赵括也再度进入了正常模式,每天前往大将军官署处理一些公务,休沐的时候就陪着老婆孩子们当初玩玩逛逛,日子十分美好。
这一天,赵括轻车简从,在许历、李斯和韩非三名心腹的陪伴下来到了学宫之中。
学宫成立到现在也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在赵国的大力支持下,众多学者、学子纷纷从各国前来。
根据最新一份送到赵括手上的统计,学宫如今已经拥有八千名士子和两百多名学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已经能够和后世的一些大学相当了。
赵括在学宫之中漫步,时不时可见学子们摇头晃脑高声朗诵一些经典典籍,表情显得颇为陶醉。
还有一些学子三三两两的漫步,偶尔会因为某些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个急次白咧的样子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
也有一些学者们带着学生聚集在大树之下,白发苍苍的学者高声讲述自己的理念和知识,学生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有些一脸茫然,有些似懂非懂,有些如痴如醉。
身处这样的气氛之中,顿时让赵括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多么青春而美好的景象!不仅仅是赵括,就连赵括身边的许历也颇为触动,对着赵括道:“臣之前不明白主君为何一意孤行一定要在大赵之中办一座新的学宫,如今亲眼目睹,倒是真的明白了主君的用意。”
赵括笑了起来,道:“许叔,一个民族想要强大起来,并且永远的强大下去,单靠武力是不够的。
武力只能强健我们的体魄,但也会让我们变得野蛮。
我们需要野蛮的体魄,但绝对不能让灵魂也变得野蛮起来。
我们的灵魂应该是文明的,是优秀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强大,保持我们的骄傲,让华夏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永远引领这个世界每一代时代的潮流!”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但是许历,就连一旁的李斯和韩非也是心悦诚服:“主君高瞻远瞩,臣实在不及主君万一!”
这个世界上像李斯和韩非这般拥有才能的士子很多,他们心高气傲,即便面对着一国之君也不会轻易低头。
为何当今文学界和思想界的执牛耳者荀况会愿意把两个最得力的弟子交给赵括,为何李斯和韩非会心甘情愿的为赵括做事?
不仅仅是因为赵括的职位和权力,更是因为赵括那散发着熠熠光辉的理想打动了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奋斗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武信君府,也不局限于赵国,而是为了整个天下,为了所有的华夏子民!利益往往只会吸引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只有理想才能够真正的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同志!走着走着,几人来到了学宫之中的某个角落。
这里矗立着一排房屋,房屋被围墙挡住,从这里进出人流零零星星明显比其他地方要少了许多,而且地势也是学宫之中最为偏僻也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围墙大门牌匾上写的那两个字——墨家。
学宫之中如今是儒家的荀况作为大祭酒,虽然荀况奉赵括之命并没有过多的为难墨家,但儒家和墨家几百年的恩怨摆在这里,墨家会被冷落也就不足为奇。
走进院子之中,一股奇异的气味充斥在空气中,就连身为穿越者的赵括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股味道,就好像是许多种化学原料被混合起来的感觉。
墨家在学宫之中的最高领袖自然就是被赵括从秦国招揽过来的墨家少巨子腹真,在腹真向赵括表示臣服并暗中成为赵括家臣之后,赵括就理所当然的为腹真铺路,在学宫之中创造了一个十分良好的环境给他。
别看这个地方偏僻,但却正好最适合腹真和墨家的学者们在这里做研究,完成赵括交给他们的任务。
在得知赵括到来之后,腹真很快出现了:“臣见过君候!”
看着面前的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