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安东尼奥球迷的欢呼声中,牛马大战的g6正式开打。
比赛在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和上场,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和过去五场都完全不同的节奏。
首先,维奇把杰克逊重新放回了首发。
而且马刺队,和篮网队一样,开始上侵略性非常强的防守了。
上一场比赛的惨败,让维奇意识到一件事情:和小牛队玩对攻,马刺队输的可能性比赢得可能性大得多。
毕竟进攻这东西,是小牛队的看家本领!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赢了一场纯属侥幸。
所以双方打到最后,还是会打他们一直在打的“矛盾”之战。
而且,也不难理解维奇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这点。
因为东部那边,篮网队就是靠着这种方式,和纸面实力比自己强的奇才队打到优势局面。
所以,这甚至都可以理解为是完全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场上的火药味格外浓烈。
大卫·斯特恩今晚也还是来到现场了。
看着场上的局势,他的眉头紧锁。
他恐怕之前没想到牛马大战也是朝着东部奇才和篮网的比赛方式靠拢。
这也让他心中越发坚定要在未来适当放宽防守的想法。
场上比赛打了半节,双方的比分是10比8……
这时候就不得不重提k规则。
所谓的k,标准定义是:防守时,允许防守球员用手接触对方的身体来跟踪对手的位置。
也就是球迷一直在说的“防守时可以把手架在进攻球员手上”的意思。
虽然k规则也规定防守球员只能用手跟随,但不能在手上施加力量,也不允许阻碍对手的视线。
但实际上,这种东西是很难界定的。
除非很明显的动作,否则最后也还是看裁判的吹罚尺度。
这个时代的季后赛,吹罚尺度……
所以比赛东决化,就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小牛队的一波进攻,诺维茨基进攻中被鲍文侧着撞翻倒地。
孙昊第一个冲上去,其他人也陆续跟上。
两边队员对峙到一起,场上气氛剑拔弩张。
比赛进入到技术暂停。
等到暂停回来,鲍文和贝尔都被吹了一个技术犯规。
上一场比赛最后阶段双方差点发生斗殴,裁判在吹罚尺度这一块已经相对来说比较紧了。
也就是等到技术暂停回来,眼尖的球迷发现小牛队那边一次性换下了两个首发内线。
拉弗伦茨换下丹皮尔,巴克利换下诺维茨基!
虽然因为诺维茨基还有球要罚,但巴克利已经走到技术台在等了。
“他来了!他来了!”
解说席上,肯尼·史密斯激动地差点从解说席跳起来。
他曾经的搭档,解说席互怼的对象,当然还有昔日的nba50大巨星,在自己40岁的时候又踏上了nba季后赛的舞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巴克利其实只比乔丹小了3天!
和平时在解说席,哪怕在球队嘻嘻哈哈的形象不同,真上场之后,巴克利的表情看起来非常认真。
“放轻松点,查尔斯,你只是上来凑人数的。”
肯尼·史密斯激动过后开口调侃道。
虽然两人现在一个在解说席一个在赛场,但是这个“怼”的氛围不能少。
“我觉得查尔斯上场会对小牛队带来帮助。”
一旁的科尔说了不同的意见。
“别这样,史蒂夫,我知道你们关系不错,但这个40岁的大叔已经不能飞了。”
肯尼·史密斯接着说道。
“他会的。”
科尔没解释,只是点头。
或许是为了节目效果,又或许是两人确实是这么想的。
不管哪一种,电视前看直播的观众胃口被完全吊起来了。
上来诺维茨基先罚球,犯规加上技术犯规,他一口气连拿3分。
罚中换人,巴克利正式上场。
马刺队的球权,邓肯再罚球线持球,巴克利在防他。
巴克利的防守和丹皮尔完全不同,各种主动对抗,看的人肾上腺素激增。
实际上这也是上世纪打球的特点。
看着篮网队或者今晚的马刺队防守侵略性很强,但上世纪常规赛就是这么打的。
乔丹在登顶之前次次败倒在活塞队面前,并不是那时候的他技术不够成熟,而是几乎次次都是肉搏战,还被各种恶犯。
乔丹法则,了解一下。
“不得不说,查尔斯打的很卖力。”
看台上,肯尼·史密斯继续调侃。
球场上,邓肯举着球,最后受不了直接转身自己攻了。
他刚进联盟那两年不是没和巴克利对位过,对巴克利并不陌生。
他没有硬怼,而是直接用脚步移动到篮下,然后近距离的勾手。
巴克利体重公斤,对抗出色,但他身高毕竟只有1米98,而且老了之后脚步跟不上,等邓肯到了篮下就完全做不了什么了。
邓肯轻松拿下2分。
“……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
解说席上,肯尼·史密斯忍不住摇头。
这句话即是调侃,也是可惜。
虽然互怼,但其实他和巴克利是多年好友,他还是希望巴克利能够在场上有一些发挥的。
但事实证明,强如乔丹现在40岁表现都如此惨淡,巴克利……还是在板凳席安静的做个美男子,给球迷多一些yy空间更好。
不过小牛队替补席,老尼尔森的神情却没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