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羌乱的缘故本将军将主力军队都派往了西凉,哪里容得此子如此猖狂!”听着手下的汇报,再结合人心惶惶的众人,何进不禁大声感叹道。
随着何进一声感叹话音落下,整个大殿当中却是鸦雀无声,没有人回应。
看着无人响应的众人,何进心中顿时有些不喜,整张脸也拉了下来。
看到何进的反应,只见众人当中有一人却是站了出来道:“大将军,也许吾等是把事情想复杂了。”
“哦?怎么说?”听到此言,何进不禁向说话之人看了过去,正是黄门侍郎荀攸。
看到何进和众人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荀攸解释道:“大家想渤海王意欲何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设定了前提,想着这渤海王此来乃是为了争夺皇位,吾看未必如此。”
“公达,你莫不是没睡醒不成?如果那渤海王不是前来争夺皇位,又何必带上如此多的军士前来?”这时,一旁的何颙听到荀攸所言,却是反驳道。
“公达为何如此说呢?”这时,何进也是一脸疑惑地向荀攸问道。
也就是说这话的人乃是颍川荀家的荀攸,若是换做一个旁人,何进怕是都没有耐心听其解释就将其轰出去了。
见到大家对自己的说法都存在质疑,荀攸笑了笑,并不在意道:“大将军,此次与渤海王同来之人中,有一人乃是家叔荀彧,吾刚与家叔通过书信,对于渤海王一行的目的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哦?文若何时到了渤海王麾下了?”听到荀攸此言,何进还未开口,一旁的何颙却是一脸惊色地问道。
看到何颙的反应,荀攸赶忙解释道:“家叔并未曾归入渤海王麾下,只是先前与好友前去渤海一行,恰巧此次渤海王要来洛阳,所以就跟上一起回来了。”
“原来如此。”听到荀攸之言,何颙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道。
“公达之叔伯求相识否?”见到何颙似乎认识荀攸叔叔,何进不禁好奇问道。
对于大汉之人对于颍川荀家的认识来说,荀氏一门都是智计不凡之辈,一听是荀家之人尤其现在还暂时在渤海王那里,何进心中不由升起一丝紧张的感觉。
“回大将军,吾先前与荀家之人交好,自然是认得公达之叔文若的,此人乃是智计非常之辈,善观大势,其能天下少有。”何颙对于荀彧的评价显然很不一般。
“比之伯求如何?”听到何颙对于荀彧的描述,何进心中顿时一惊,赶忙问道。
“胜吾十倍!”听到何进的询问,何颙不假思索便回答了起来。
听到何颙那不假思索的回答,对于荀彧的能力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毕竟在何进麾下,何颙乃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对比自己与荀彧的时候,竟然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认定荀彧之才胜其十倍,实在是出乎在场所有人的预料。
何颙的才能大家都是清楚的,那胜何颙十倍的荀彧那得是何等的厉害?
此时何进不禁大急道:“如此人才若是到了渤海王手中岂不是明珠暗投也?”
见到何进那紧张的样子,何颙不禁安慰道:“大将军,方才公达也说过了,文若此行乃是凑巧与渤海王走到了一起,其并未归顺于渤海王。”
“那就好,那就好!攻打,若荀文若来了洛阳,一定要给本将军引荐一番才是。”听到何颙所言,何进眼中顿时又多了一丝希望的神色,脸色也好转了一些。
“诺。”听到何进之言,荀攸却是赶忙回应道。
其实荀攸心中此前也有此想法,在于荀彧的书信当中,荀攸能够感觉出来荀彧在字里行间对于渤海王的推崇。
但是荀攸却不这么认同,不管荀彧在书信当中将那渤海王说得有多么的好,但是在荀攸看来有一点却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渤海王只是渤海王,而大将军何进背后代表的乃是未来的皇帝刘辩。
如此一向对比,两边高下立判,荀攸也想着此次若是能够与叔荀彧见面之后,好好劝一劝荀彧,归到大将军何进麾下。
“公达,文若在给你的信中是如何说的?”这时,何进却是着急向荀攸问道。
“大将军,从吾与家叔书信当中了解到,此次渤海王前来洛阳并无争夺皇位之意,更遑论是针对大将军了。”听到何进的询问,荀攸却是直截了当地将结论说了出来。
“荀侍郎,你怕是被那渤海王给骗了吧?”听到荀攸之言,自然是有人不这么认为的,为代表的正是西园军右校尉淳于琼一行人了。
淳于琼好不容易才从荥阳跑回了洛阳,一回到洛阳就赶来见何进了。
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将自己一路上的悲惨故事讲给了大将军何进,以期能够得到何进的同情,从而抵消自己此次任务的失败。
之前在淳于琼绘声绘色的描绘当中,已经将渤海王描述成了一心想要前来洛阳争夺皇位的封王。
而自己被俘等一系列事情,要么就是一两句带过,要么就是绝口不提。
但是此时荀攸站出来说渤海王没有想要争夺皇位的意思,这与淳于琼之前回来的解释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若是让荀攸能够施展下去,那岂不是证明了自己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在骗人?
而此时的荀攸听到淳于琼之言,脸色却是也不太好看,自己又怎么会被渤海王骗,再者书信是自己与家叔荀彧之间交流的结果,说自己被渤海王骗那岂不是也就是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