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汉武帝刘彻还是做出了妥协。
燕武六年中旬,赵作仁和西羌一般,接到了来自大汉帝国的使者。
大汉帝国的使者派出去很多,西羌有,刚崛起的大燕王国有,但前朝余孽建立的闽越两国没有接到大汉帝国的使者。
大汉帝国也知道跟闽越两国的仇恨不可能消减。
不过夜郎国和滇国都接到了大汉帝国的使者。
同时还有遥远的西域!
大汉帝国在四周小国的眼里不是什么好东西,同样的道理,在西域诸国里,匈奴人都该千刀万剐!
匈奴人每年都要从西域诸国手里拿到大量的供奉,来弥补自身的战争消耗。
而且因为匈奴人的阻断,丝绸之路早已断绝,使得西域诸国财富大减。
匈奴人一边断了西域诸国的财路,一边还要从他们身上榨取财富,西域诸国自然对匈奴恨之入骨。
只可惜,迫于匈奴人的刀锋,西域诸国只能忍气吞声,并私下里联系更西面的国家试图摆脱匈奴人的控制。
创世神的消失导致时代壁垒消散,更西面的国家探索家已经深入到西域诸国当中,并且不少人都被奉为上宾!
送走大汉帝国的使臣后,赵作仁遣退众人,独留下左右丞相和白起议事。
“你们对汉国的使臣提出的盟约怎么看?”
贾诩率先出列回道:“王上,汉人使臣的承诺空口无凭,只是诱惑我们的饵食罢了。
汉国使臣许诺的辽东郡在汉国郡治中或许富裕程度垫底,但辽东关是汉国城墙东面的尽头,一旦把辽东郡交给我们,辽东关将会为我们大燕所掌控。
那岂不是意味着汉人主动放弃了万里长城东面的防线?
如此巨大的让步对我大燕固然是极大的好事,但正因为这个让步太大,所以不可信。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承诺本就没有绝对的,汉国给出的承诺虽然不可信,但能从汉国手里拿到一个异性王爵和一些军用物资,对我们却是有不小的好处。
毕竟,我们燕国的未来战略也是要对胡人草原动手,和汉国让我们出兵的方向是一致的。
燕军主力已经整编完成,空养这支大军消耗甚大,如果再有一年不出征的话,我们的国库恐怕就会告罄!
所以仗是肯定要打的。”
白起听后不解道:“我们为什么不能去进攻汉国?
如今汉国边关告急,匈奴大军,匈奴和胡人的联军,还有皇太极的八旗军将汉国的鸡鹿寨、居庸关、雁门关都围了起来,汉国的主力全都被调往这三个方向,就连辽东郡的郡兵都被抽调大半,这不正是我们的机会么?”
荀彧摇头笑道:“白起都督认为匈奴和汉国哪一方更强?”
白起毫不犹豫的回道:“当然是汉国,整个朝鲜半岛的人都知道汉军过万不可敌。”
“哈哈哈,那是以前的朝鲜半岛。
对付之前卫满国和三韩之地的那种军队,万余汉军精锐确实足以横扫,但现在呢?
白都督有信心对抗多少汉军?”
“我没有跟汉军打过,不过根据锦衣卫提供的汉军武备情报,我带领虎贲师跟同等人数的汉军应该能打出一个五五分。
要是第一师第二师的话,我拥有双倍的兵力能保证八成胜率。
如果王上愿意将近卫军交给我,我能立刻打下辽东关,横扫辽东郡!”
“白都督果然是谨慎之人,现在辽东郡的汉军可没有多少野战精锐,大部分都是县兵郡兵之流,横扫辽东郡并不是什么难事。
既然如此,白都督为何认为汉军比匈奴难打?”
白起不假思索的回道:“汉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手工业也远超匈奴人,我虽然可以横扫辽东郡,但接下来却需要面对源源不断的汉军精锐,陷入苦战是不然的。
要是虎贲师和其他两个师的官兵失去战意,我们恐怕只能退守辽东关了。”
“所以说,白都督担心的只是汉国强大的国力,而不是汉国的军队本身?”
“在这个世界上,我想没有哪支军队能比得上王上的近卫军了,毕竟那些近卫军上下都视死如归,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起汉军也没有悬殊的差距,自然不怕跟汉军精锐对阵。
只是我们燕国国小民弱,长期的消耗战先倒下的肯定是我们。”
“那白都督不妨放下国力的因素,单独评价同等数量的军队战力,认为匈奴和汉军哪一家更强呢?”
“这……
这根本没有可比性,匈奴人人都是骑兵,一人双马,精锐则有三马配置,同等兵力的话,只要没有坚城要塞,汉军根本不是匈奴的对手。
可是,匈奴人的人口基数摆在哪里,只要击败他们的铁骑精锐就会一蹶不振,不像汉国,有一套完整的练兵体制,可以源源不断补充损耗。
汉国能跟匈奴人打这么久战争,靠的就是充沛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匈奴人能坚持下来,靠的则是马儿跑得足够快,规避了汉军的主力很少打决战。”
“这就是白都督认为匈奴比汉国弱的原因?”
“不错,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的参与,最终匈奴必败无疑。”
“唉,白都督都说‘如果’二字了。
既然白都督考虑的是国力,怎么把其他小国的因素忽略了呢?
汉国强在后劲十足,可以打长期的消耗战。
匈奴则强在骑兵的机动性。
正因如此,我们不能先跟汉国开战!”
荀彧说到这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