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这个大明太凶猛>第127章 一路向南(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在大堤上忙活了几个钟头后,朱国强整个人都散了架,他当然不知道自己身先士卒的举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身先士卒——真他么的累!

回到帐篷时,朱国强恨不得现在就立马躺下睡觉,不对,是到另一边找家浴场,烫个热水澡,然后再来个大宝剑。

呃!

只是全身按摩而已……

可他却根本就没有休息的功夫,这边不过是刚停下来,那边就有人找上了门来,不是别人,正是张尔忠。

于是朱国强只得命人给自己泡杯浓茶,然后强打着精神和张尔忠商讨着堵决口的诸多事宜,尽管他从另一边带来了不少现代工程技术,但具体的实旋总还是要靠张尔忠去负责。

“十天!”

面对满面疲色的世子爷,张尔忠说道。

“有十天的时间,照现在的势头肯定能把口子给堵上,幸好现在是冬天,河水不多,要不然真是不敢想象啊!”

听着张尔忠的话,朱国强并没有说话,这边决口的大堤正在一点点的合拢,可是直隶呢?

见世子爷没说话,张尔忠试探着问道。

“世子爷是担心南直隶的军情吗?”

“自建奴过河后,所过之地百姓尽遭杀戮,我……嗯!”

重重的闷哼一声,朱国强眉头皱成了一团,这些事情都赶在一起了,这鬼老天!

“如果没算错的话,现在阿巴泰应该已经破宿州了,从宿州往南一路上市镇密集,人口岂止百万,我在这里救民,而建奴却在南直隶杀人,这……让我如何能心甘!”

“世子爷,以小臣看来,既然现在决口处的形式已经稳定,世子爷不妨直接领兵南下,这里有臣在,有数万民夫在,只要材料齐全,最多十天必定能把口子堵住,世子爷,军情似火,小臣以为,如果现在世子爷能领兵顺着黄河入洪泽湖,再逆流直抵中都的话,应该还来得急。即便是阿巴泰已经抵达中都,凭着中都的坚城,守上个五六天应该是没问题的……”

张尔忠的建议让朱国强轻应一声,他的双眼盯着帐篷外,半晌都没有说话。

军情似火!

其实,在今天上午决口的口子基本上控制住之后,朱国强就在考虑着另外一件事——如何解决阿巴泰。这边现在已经聚焦了几万百姓,有张尔忠等人在这里主持堵塞河堤,倒也让人放心。毕竟张尔忠本身就参与过治河。

这也算是术业专攻吧!

想了想,已经在心底定下主意的朱国强点头说道。

“阿巴泰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如果不把他的性命留在大明,如何能告慰数十万百姓的在天之灵。”

决口的大堤尽管会在十天后被控制住,可是这十天中被淹死于洪水中的百姓又有多少?

“移孝,这样,这边我给你留一千民壮,给他们配上刀枪,一来可以维持秩序,二来他们也参与堵塞决口,总熟练一些。”

尽管知道大堤上需要那些民壮,可理智告诉张尔忠,那些民壮对大军作战极其重要,于是便拒绝道。“世子爷,那些随军民壮要运输辎重,大军的民夫本身就不多,再抽走一千人,会不会对那边造成影响?我这边还是另外再想办法吧!”

“就不要再想办法了,影响不了什么!”

摇了摇,朱国强笑道。

其实,当初只带四千民壮,除了考虑船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新式四轮马车,而且还是采用了滚珠轴承以及实心橡胶轮,其实也就是另一个世界最常见的工地翻斗车车轮。一对轮子一二百元,量大管够。

按照另一边的养马学教材,滚珠轴承胶车在良好土路上的阻力系数为0013,一头挽力45千克的蒙古马可以拉一部全重3470千克的马车,而传统无轴承木轮马车的阻力系数在同样条件下为0065,足足是胶轮车的五倍,同样挽力只能拉一部700千克的马车。

尽管工地翻斗车的实心车轮与胶马车不太一样,但是它的运力绝对远超过的普通大车,这也是朱国强敢于大量减少民夫的原因——马车性能足够先进。在一车等五车的情况下,民夫自然可以大量减少,更何况,这次南下还是沿河御敌,对民夫的依赖性自然是少之又少了。

既然作出了决定,很快南下的命令就下达了,于决口处抢险的战士们,尽管有些不太情愿,但是怀揣着对建奴的刻骨仇恨,在上船时,无不是一副跃跃欲试,恨不得现在就杀光建奴的模样。

在战士们上船离开时,到处都是前来送行的百姓,那些曾经被他们救下的百姓尽管身无长物,但是仍然尽可能凑出了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鸡蛋、烙饼、烤鱼等食物,给他们送到船上。

百姓是感恩的,他们知道如果不是这些官兵,他们即便是不死于洪水,也会饿死在大堤上,现在这些官兵要出征打鞑子,他们自然是怀揣着万分感激的心情给他们送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感激。当然,在百姓们依依不舍的为官兵们送行时,还有一些本地年青人,却悄悄的藏到船上,想要和大军一同南下杀敌,他们的家人大都死于洪水,刻骨的仇恨,驱使他们藏在船舱里,直到船驶出几百里后,船上的官兵才“发现”他们,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因为仇恨,有一些人是为了诸如功名利禄等一些其他原因,他们相信跟着世子爷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对此,朱国强只是笑了笑,然后就默许他们


状态提示:第127章 一路向南(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