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真是大昏君>第一百七十六章 退休金,改革军户制

李千总斜眼瞅了瞅赵怀礼,撇嘴表示你那消息才不准呢!

榆林地瘠民穷,当地人多以当兵为出路。兼之民风彪悍,榆林兵向来以勇敢善战闻名。

正因如此,形成了榆林多将门,世代相传,皆为军伍的特色。

比如王家,侯家,尤家,李家,都是榆林地区比较有名的将门世家。

而尤家的新生代比较给力,尤世功(沈阳战死)、尤世威和尤世禄三兄弟,以武勇知名,官也做得比较高。

但按辈份和资历,榆林则以王家的王威和侯家的老爷子为尊。

王威已是须发皆白,但背不驼腰不塌,跳下马,动作也干净利索。

侯老爷子虽显老态,可也骑马而来,甩开孙子的搀扶,强自下马,和王威互相目视,便迈步向衙门里走去。

大门敞开,新晋都指挥使孙传庭迎了出来,身后跟着新军参将尤世禄和千总戚盘宗。

见礼已毕,孙传庭陪着两位老将军进到衙门,衙门官吏又将外面的众多军官引进来,在大厅的阶下会集等候。

“二位老将军,请跪接圣旨。”孙传庭当中一站,请出明黄圣旨。

“微臣王(侯)威(国忠)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威和侯老爷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孙传庭展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日:王威、侯国忠......”

下面的军官们竖着耳朵听着,脸上渐渐露出或惊讶或欣喜的表情。

原来是皇帝加恩,给退休的官阶在副总兵以上的老将军们补上俸禄,且将延续到其亡故。

关键不是只有王威和侯国忠有这个待遇,而是从现在起,兹为永例。

什么意思?后世的人当然明白,就是退休金呗,没啥稀奇的。

但在明朝,别说武将,就是文官,也没这个待遇呀!

是的,不光是明朝,在古代就没有退休金这么一说。

当然,在唐朝时为退休官员发放一些米粮,以让他们安度晚年。到了宋朝,致仕的官员,可以领取在位时一半的俸禄,作为生活所需。

但这些都是不成文或没有形成法律文件的行为,跟后世的退休金并不相同。

至于明朝,俸禄还喊着低呢,就更没有啥退休金了。

正因为这样,很多官员们在职时春风得意,告老还乡就连维持生活都是困难。所以,这就又成了某些官员贪渎的理由。

朱由校看到了这个弊端,又本着抬举武将的原则,开始逐步实施官员的退休金制度。

这与安排好公公们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思路,只要不贪腐,实心任事,朕就不让你们为日后生活担心。

王威和侯国忠自然不知道皇帝的深远打算,受到如此礼遇都激动万分,没想到已经离退在家,皇帝还想着他们,还惦记着他们的生活。

“微臣谢万岁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大礼拜下,深深地叩下头。

孙传庭收起圣旨,上前扶起两位老将,笑着说道:“皇恩浩荡,二位将军为国征战沙场,也是劳苦功高,应该得到的待遇。”

“从军多年,只是薄有微功,实是惭愧,惭愧呀!”

“某也愧受皇恩,身躯老迈,只能由家中后辈再效驱驰,为国效力。”

两位老将谦逊着,躬身双手接过皇帝赏赐的马刀,至于补上的俸禄,却只是略瞅一眼。

相比于金银俗物,荣誉才是最重要的。老了,老了,快入土的人了,能带着这份荣誉进棺材,载入家谱,这辈子也算值了。

孙传庭请两位老将坐下,收拾下香案,将阶下的军官们都召进来落座。

脸色沉静下来,目光扫过众军官,孙传庭朗声说道:“清屯充饷已告一段落,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有令,军户制度积弊已久,卫所兵懒散懈怠,当改革振作,强军卫国。”

说着,孙传庭拿过文书,看了一眼在座军官,开始传达。

“……军屯之田只租不卖,一亩不能侵,一粒不得失,有犯者严惩不贷……”

“......取消军户世袭,可改落民籍,还可租军屯之地继续耕种生活,依法缴纳赋税钱粮……”

“……家有从军者,三口以下可免租免赋耕种军屯田地二十亩,五口以下免租免赋军屯田地三十亩…...”

听着这一条条的新规定,军官们面色各异,连两位老将也捋须沉思,计算着这对官兵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些还是暂行的章程,先从陕西开始试行,有何错漏不妥,亦可停止,上报之后再作决定。”

孙传庭放下了文书,脸色缓和下来,说道:“今日召诸位来,先议一议。尽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说着,他坐了下来,示意下人端上茶水,含笑望着众军官,似有鼓励之意。

从跟随左光斗入陕为官,并逐渐转向军务,孙传庭起初是很惊讶的,但很快就进入角色。

孙传庭是进士出身,没有军旅生涯。但他很有谋略,也读过兵书,属于懂军事的文官。

前面讲过,古代的很多文官都是一专多能,四书五经锦绣文章是专,什么水利、农耕、格物、军事等,都属于偏好。

明朝的将领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既有谋略,又能上阵杀敌的文武双全型,象戚爷爷、卢象升等;另一种则是孙传庭这种,出名的还有洪承畴。

而左光斗这个大倔种在实务工作上,还是相当不错的。不怕得罪人,只此一点,就能让皇帝满意。

也不要你有什么创新,也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六章 退休金,改革军户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