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真是大昏君>第三百四十九章 归化的得失利弊

其实,皇帝很少用什么阴谋诡计,但依据历史发展的大势所作出的阳谋却更加令人难以破解。

比如平辽灭奴,就是兵精粮足,再用绝对优势的火力碾压;再比如对蒙古诸部的措施,更是看准了大灾害对草原的影响。

不归化也不要紧,你能抗住林丹汗的“安内”就行。或者,在大灾害到来时,能不饿死也算你厉害。

有林丹汗和大灾害这两个因素,皇帝知道大部分蒙古部落都将屈服而归化。

当然,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兴兵抢掠。可明军越来越强的战力,让皇帝对胜利有着很强的信心。

而马乘飞在这个非正式场合,基本上也把话讲明。

归化,便是明国子民,朝廷会全力帮助,不仅是抵御林丹汗,还有粮草物资的供应。

不归化,也不就视为敌人,马市贸易照旧,林丹汗要再来讨伐,那请自求多福。

努克也听明白了,尽管马乘飞也说了,看在以往的情谊上,会对扎鲁特部有些特殊照顾,但这与他来的目的,还是相差甚远。

或许拜见满桂和袁大人时,会有所转机吧?

呼纳克杜棱和努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个不太大的可能,但随后,他们又对大明皇帝所设的札萨克感起兴趣。

札萨克,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历史上是清朝主要对蒙古族和满族人授予的军事、政治官职爵位。

朱由校也用到了这个官职名称,只不过是把清朝划分的旗,变成了区,主要还是由蒙古的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贵族充任。

而区以上的行政划分,则叫专区,相当于“盟”。

林丹汗的覆灭是注定的,不仅是他自己作的,没有了建奴威胁的大明也不会放任他统一蒙古。

而且,林丹汗推行的政策,已经造成了更多蒙古诸部的反叛,说明蒙古社会的政治核心正在崩溃。

大明的任务就是填补这个空白,代之以自己的制度和秩序,把蒙古诸部的力量重新组织起来。

在皇帝看来,边防专恃险阻根本就不可靠。你看长城,秦朝时修筑的,可汉、唐、宋,乃至明朝,边患消除了吗?

所以,皇帝加快对蒙古诸部的归化,把大明北方死的防线变为由蒙古部落组成的屏藩。

而在设区和专区的过程中,一部分将由朝廷委派大臣、将军直接节制的总管区;另一部分则是委任蒙古贵族。

象猛如虎、虎大威等归化将领,还有不再吵吵自己不是蒙古人的满桂,以后都大有希望成为“札萨克”。

原则只有一个:蒙古诸部的地方组织只能属于朝廷,而不能产生与朝廷相抗衡的新的政治核心的基础。

对于这些,努克和杜棱当然不知道。他们现在只关心如果归化大明后,自己能有多大的权力,部落能有多大的草原。

而这些,好象连吴克善兄弟都不是很清楚。显然,大明朝廷应该很谨慎,对于这个设区、专区的制度还处在试验阶段。

“布和大人已经被任命为大明礼部右侍郎,主管归化各族事务?”

呼纳克杜棱显然很吃惊,依他对大明官制的了解,礼部右侍郎为正三品,已经算是朝廷高官了。

吴克善很是得意地点了点头,老爹身为高官,这无疑是他炫耀的资本。

本来皇帝是想新设一个类似清朝理藩院的机构,可又觉得不够成熟,将布和暂时放在礼部,也是权宜之计。

以后呢,皇帝会有意提拔一些少数民族官员,使归化工作更加顺遂地不断推进。

“万岁胸襟开阔,对各族归化者一视同仁。”马乘飞在旁插嘴道:“女真人的叶赫、乌拉等部也都有官职任命,平民各有地方安置。”

归化的蒙古、女真各部,不仅仅是要授官安置,还有长效的监督和控制措施,更将成为大明向北开疆拓土的工具。

要想部族过得好,那得卖力干活。皇帝可不是善男信女,更不是散财童子,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可不会做。

呼纳克杜棱自然知道归化大明的利弊。只是名义上的归化,还保留着独立的地位,大明还得供应粮食物资,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失去的是土皇帝的权力,得到的是大明的庇护。

呼纳克杜棱心里清楚得很,对于部落来说,普通牧民是没啥损失,生活还会更好。对于贵族来说,肯定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说白了,普通牧民对归化没有太大的抵触。就在以前没有推出优惠政策的时候,很多蒙古人也因生活所迫而逃到明国,成为归化人。

别人不说,对面坐着的猛如虎、虎大威,以及归化飞骑营,不都是这样成为明国人的?

设立区和专区这样的行政区划,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是针对蒙古贵族,使其保有一定的权力。

而对归化的平民进行妥善安置,使其生活无忧,则是针对平民百姓。

这真是面面俱到,考虑周详啊!呼纳克杜棱喝了一大口酒,辛辣之后又感到了苦涩。

马乘飞看到了呼纳克杜棱的神情变化,也大概猜出了他心中所想。对于他的部众能否归化,也并不是十分在意。

在目前的形势下,归化大明还能保有一些权力,还能管理部众。可要是被林丹汗给“安内”了,那可就啥都没有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犹豫不决,还是没被逼到份儿上。

“猛将军——”努克突然发现猛如虎脑袋上戴着的怪东西,借着酒劲儿伸手指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九章 归化的得失利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