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第四帝国>第三百章 收回海关

(感谢书友卡卡星人的打赏!感谢书友甘1986、天使在天堂的评价票!)

“朱尔典先生,希望你能够明白,皇帝陛下对于收回租界、海关以及众多的不平等条件已经是下定了决心的了!现在的中华帝国,不是腐朽的满清王朝了!”在帝国外务部,伍廷芳正在会见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要和朱尔典商谈的,正是废除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问道。

“不,伍廷芳阁下!大英帝国在华享用特权,这是通过条约的形势固定下来的,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署之后,就已经规定了大英帝国享用的特权。贵国必须要遵守这些条约!”朱尔典坚决的说道。

“那些条约,是满清王朝和贵国签订的,和帝国无关。”伍廷芳说道。

“伍廷芳阁下,如果贵国要强行的收回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话,那对于大英帝国而言,将意味着战争。大英帝国的军队的责任,就是为了保护大英帝国在世界的利益!”朱尔典大声的说道。

“朱尔典阁下,我希望你能够明白。中华帝国虽然不想参与战争,但是,却从来都是不害怕战争的。如果英国要把战争强加到帝国的身上,那我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现在的帝国正在崛起,这些不平等条约,已经不可能在压在帝国的头顶上了!”伍廷芳也毫不相让。

“伍廷芳阁下,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不过,这些事不是我能够决定的,我需要向国内报告。”朱尔典眼睛一转,然后说道。从伍廷芳那坚决的语气当中,他知道中国是铁了心想要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了。而英国真的要在这个时候对中国发起一场战争吗?朱尔典并不认为内阁会下定这样的决心。所以,他选择了拖延时间。

“好吧,朱尔典阁下。你有足够的时间内英国政府商谈,不过,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也只有这么,我们也才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对话。这对于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伍廷芳郑重的说道。满清出卖了太多的中国的利益,给帝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在帝国草创的时候。还无力于列强相抗衡。而这一次,借助击败美国,废除了美国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后,中国才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了。并且,有了强大的国力的保证。也才能够有底气将失去的国家利益收回。

“伍廷芳阁下,我可以理解。大英帝国非常重视同中华帝国的友好关系。对于贵国的利益诉求,我会转达给国内的!”朱尔典笑着说道。实际上,在他的心中却是充满了不屑。一个刚刚开始崛起的国家,不就是击败了一个同样开始崛起的国家吗?就想要和大英帝国处于平等的地位了,简直就是在做梦。

随后,朱尔典同英国政府进行了联系。但是,英国内阁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不休,一些激进的内阁成员更是大肆的鼓吹中国在远东地区对英国造成的威胁,希望英国能够对中国发起战争。以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同样也有一些内阁成员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与其和中国敌对,将中国彻底的推入德国的怀抱,还不如借此主动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缓和关系。对于英国来说,和一个远东强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方人谁也不能说服谁,连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朱尔典只得选择拖下去。尽量的拖延时间。

与此同时,伍廷芳分别会见了法国驻华公使皮埃尔和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对于这两个,伍廷芳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直接给出了具体的时间。声明在一个月之后中华帝国就将单方面的废除对这两个的不平等条约。这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不满。

但是,因为这两国的海军实力都远远比不上英国,中国也不怕他们跨越大半个地球来找中国的麻烦。因此,手段非常的强硬。法国在远东的实力最弱,在期限来临之后,不得不选择了妥协。将所有的租界地全部交换给中国。而俄国,则要强硬一些。因为他们从满清掠夺了太多的土地了。如果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话,岂不是要将这些领土也收回吗?所以,俄国不惜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只不过,中国没有理会俄国。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还在紧张的施工当中,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并不强,中国完全不用太畏惧俄国。当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之后,中国的军警进入了俄国在中国的租界,强行的将这些租界收了回来。不过,对于俄国侵占中国的领土,帝国虽然表示将不予承认,但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这才让俄国松了一口气。俄国有着广袤的纵深,中国想要在陆地上击败俄国,将是非常困难的。至少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对于收服被俄国侵占的领土,中国暂时选择了隐忍。这也使得中国和俄国直接虽然关系急剧下降,但也没有闹的兵戎相见。

当法国和俄国都屈服之后,英国自然也就孤立无援了。在中国强大的压力之下,英国已经有些进退维谷了。让他们一直撑下去的,大概就是他们那世界第一强国的面子了。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起,清政府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海关税则》,丧失了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开始形成。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道台吴健彰与英、美、法三国领事达成《江海关组织协定》并组成“江海关关税管理委员


状态提示:第三百章 收回海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