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中华第四帝国>第三百八十三章 御敌于国门之外

(感谢书友极度深海潜水的打赏和更新票!感谢书友寒心づ忆雪的月票!)

北京,靠近皇宫的北海附近,有着一座其貌不扬的大院。不过,在大院之外,却有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守卫,在外面的路口还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军事禁区”几个字,任何想要靠近这里的人,都会被劝离,如果想要硬闯的话,则只有被射杀。在大院外的街口,设立了街垒,架设的机枪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守卫,如果胆敢擅闯军事禁区,则会被打成蜂窝。

在大院里,架设了一根根的粗大的天线,和全国各地的部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里,就是总参谋部,也是战时的帝国军队大本营的所在地。在战争开始之后,总参谋部附近的道路,全部戒严了,除了持有皇帝王毓泽的命令和总参谋部颁发的特别通行证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接近这里。否则会以间谍罪论处。

在总参谋部的作战室当中,有着一个巨大的沙盘,这正是北亚地区的地貌。上面用一支支的红色和蓝色的小旗,标注着中国军队和俄国军队的具体情况。墙壁上,也挂着大幅的地图,忙碌的参谋,会随时进来更换这些标注,以表明最新的进展。

王毓泽站在巨大的沙盘的面前,心情汹涌澎湃。中国陆军九十万人和所有的装备以及物资,已经全部运抵前线了,对俄国的作战,即将展开。这将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战,这让帝国高层都非常的紧张。

“陛下,参谋长已经抵达了吉林,已经接过了东北战区的指挥权。陆军大臣也抵达了库伦,全权负责北方战区的一切军事行动!”国防部长蒋兴国对王毓泽说道。蒋兴国除了担任国防部长之外,另外还兼任副总参谋长,在这一次的大战之中,负责军队的后勤调派。全力支援前线的作战。

王毓泽点了点头,然后问道:“攻击什么时候开始?”

“这几天的天气都非常不错,北方地区的积雪已经融化,路面也已经干了。已经不再会对进攻造成影响了!具体的进攻时间,是明天早上6点。炮兵经过一个小时的火力准备之后,步兵和骑兵就将发起攻击!”蒋兴国回答道。明天,1899年3月25日,中国陆军发起攻击的时间。

“俄国人准备的怎么样了?”王毓泽问道。虽然。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时期的俄国人,俄国士兵虽然生的牛高马大,但大部分都是刚刚学会开枪的农夫而已。想要和精锐的中国陆军作战,还是略显不够的。为了帝国能够崛起,自帝国成立以来,在军事上的投入可是非常大的。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实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俄国了。所以,这一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战争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胜负了。

“俄国人正在不断的加强贝加尔地区的兵力。现在。聚集在这一区域的俄国军队已经超过三十五万人了。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的增加之中。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俄国还在从欧洲地区源源不断的向贝加尔地区派出军队。只不过,很多军队都是刚刚成立的新兵而已。作战能力堪忧!”蒋兴国说道。

“这就好!给参谋长和陆军大臣发报,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按时发起进攻。我们不能被动的防御,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将战火烧到别的国家的土地上,而不是帝国的土地上!”王毓泽说道。虽然,本土作战会有很大的优势,但这也是弱小和无奈的表现。战争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受伤的,只有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后世的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不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吗?当然,那是没有办法。国力悬殊太大,只能够采用那样的方法。

“是,陛下!”蒋兴国回答道。军人的作用,就是保家卫国。如果让战火烧到了自己国家的土地上,这像什么话?将战争在俄国人的土地上进行,蒋兴国是非常同意的。

为了确保这一次的战争的胜利。参谋长熊武和陆军大臣蔡云,分别前往吉林和库伦坐镇,以便能够及时的了解前线的动态,做出最快的反应。对于帝国陆军而言,这一战,只能够胜,不能失败。现在,中国军队已经完成了准备,而俄国因为距离太远的原因,还没有完成最后的准备。中国陆军的进攻,将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对于中国取得战场的优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吉林,省政府提供的一处大院之中,这里已经被精锐的士兵们守卫了起来。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东北战区的指挥部了。参谋长熊武,亲自坐镇这里指挥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战斗。

熊武站在大幅的地图面前,中俄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战场上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已经全部在他的脑海之中了,就仿佛是在预演一般。

“记录命令!”熊武突然说道。

“是,参谋长!”跟随熊武的参谋军官,立刻拿出了纸和笔。

“命令前线各部,战斗在明天早上6点打响!第一集团军主力第三师、第四十七师和第五十五师,越过楚尔古纳河,向赤塔进攻。第十三师和第五十四师进攻伯力。第四十八师进攻海兰泡。军属炮兵旅支援进攻赤塔的战斗。骑兵旅负责切断赤塔和乌兰乌德的联系。第二骑兵军主力第十四师,第二十一师,第四十六师以及新编第五十六师和第五十七师进攻双城子,务必在三天内攻克双城子,然后向海参崴进攻。第二十五师进攻达利涅列琴斯克,堵住俄国远东军的北逃之路。军属炮兵旅支援进攻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三章 御敌于国门之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