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博世上校的舰队虽然是趁着奥斯曼海上力量崩溃,占了一个于战争大局不太有关的小岛,但无疑也是打响了登陆战的第一枪。这却改变了这次海战的意义:
欧洲和奥斯曼舆论都视这个行动为纳瓦里诺湾海战的一部分,这就使这次海战从“炮舰威胁奥斯曼让步”,变成了“全面介入希腊解放战争”,相当于不宣而战,这至少是英国人不太愿意看到的,英王乔治四世甚至公开表示,“真是令人遗憾的行动。”
但欧洲舆论六年以来,已经对各国对奥斯曼在希腊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而感到愤怒,民间志愿者自发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前赴后继的支援希腊解放事业,牺牲者众多。在谢绾对博世上校英勇事迹的宣传中,特意将一些志愿者烈士与之并列,引起了巨大共鸣。
法国人尤其兴奋,他们本来就对哪怕是惨胜的海战都感到欢欣鼓舞,盟军成功登岛让他们对希腊事务的热情达到了顶峰,强烈要求内阁按照计划早日出兵希腊。
不过还没等到法国人出兵,奥斯曼和俄罗斯先干了起来。
大概奥斯曼也看出英法德都是小打小闹,俄国人才是趁火打劫的。所以被惹恼的默罕默德二世在驱逐了四国大使之后,撕毁与俄国于1826年签署的《阿克曼条约》,驱逐在奥斯曼的俄国人,还封锁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更让俄国人感到不能容忍的是,奥斯曼还资助正处于俄罗斯与波斯战争中的波斯帝国。默罕默德二世赋予这场战争以宗教色彩,宣称要成为捍卫队领袖。他将首都迁至阿德里亚诺布尔,并下令加强多瑙河要塞。
奥斯曼这些敌对行为促使俄罗斯尼古拉一世皇帝终于在1829年10月对其宣战,并亲自率领俄军远征巴尔干。俄军总数十二万,其中维根施泰因亲王指挥95万多瑙河军,帕斯科维奇将军指挥25万高加索独立兵团,以进攻罗马尼亚两公国,瓦拉吉亚和摩尔达维拉开战争序幕;奥斯曼方以侯赛因帕夏为指挥官集结了二十万军队,其中多瑙河地区有十五万,高加索地区有五万,另外还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十艘中小型舰艇。
俄奥开战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谢绾看到俄罗斯这么大阵仗,就感到事态不太好。果然,普鲁士很快也对奥斯曼宣战,并且出兵两万护卫俄军右翼。普鲁士军队大摇大摆的从加利西亚进入俄罗斯,就像武装游行似的绕着匈牙利转了半个圈。这可让谢绾紧张的不行,他赶紧召来了不久前从奥地利、匈牙利回来的李斯特,询问两国对德意志联邦以及普鲁士的态度。李斯特搓着手,略微摇头道,
“奥地利的梅特涅殿下倒是还表示将忠于德意志联邦,但匈牙利议会的态度不确定性太大,没人能保证他们最后的决定。”
匈牙利的议会制度导致没有人能说了算,确实也很难开展外交;梅特涅这个老滑头的话也没几分可信。谢绾有些焦虑,看来必须要想办法让法国尽快进入巴尔干。左思右想,谢绾决定下点血本,卖什么卖,直接送给法国两千条“女王i”型步枪,只要法国人肯出兵。
法国人终于在国内和国外的双重鼓动下兵发巴尔干。在德意志的“邀请”下,四万法军没有直接强行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而是在匈牙利控制下的克罗地亚里耶卡港集结,与两万以莱茵军为主的德军汇合,继而正式对奥斯曼宣战,进入巴尔干地区。
此时的局面是,东面的高加索地区,俄军面对波斯和奥斯曼军队;中间的多瑙河流域,俄军、普军面对奥斯曼主力;西侧的克罗地亚及亚得里亚海沿岸,法军、德军与奥斯曼、埃及军队对峙。
毛奇已经领军去了克罗地亚,谢绾在办公室里看着东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图沙盘,旁边是一群参谋,还有李斯特和伏龙斯。谢绾反复的看着沙盘上军队的分布,心中惴惴不安。
“俄罗斯的态度很关键啊……”谢绾低声自言自语。确实,德法联军此时不过六万,而多瑙河流域的俄普联军足有十一万,即使法国人肯按约定介入匈牙利问题,也没有把握必胜。
在旁边一直沉默的伏龙斯突然说了句,
“南边不是还有奥斯曼的二十万军队吗……”
谢绾愣了一下,不高兴的说,
“你在拿我开涮吗?我们去就是为了解放奥斯曼统治下的希腊,难道还可以和奥斯曼纠集起来对抗俄普联军?”
伏龙斯略微迟疑了一下,又说,
“您和法国是纯粹为了希腊,但俄罗斯不是,他们和奥斯曼的战争甚至就是此前战争的延续,跟希腊都没什么直接关系。”
这倒是提醒了谢绾。他一直觉得这次俄奥战争是为了希腊,但其实是两个国家的宿怨,希腊甚至连俄罗斯宣战的名义都算不上。
伏龙斯接着说,
“俄国人这次是想进一步蚕食巴尔干,而奥斯曼与我们都有维持巴尔干现状的需要。”
谢绾略微点头,他也同意伏龙斯的意见。但是希腊问题是德法和奥斯曼之间解不开的疙瘩,这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听俩人对话的李斯特突然插话道,
“我认为突破口在埃及。”
谢绾回头看看他。李斯特似乎不想让伏龙斯抢了风头,说话特别急,
“埃及在希腊没有利益,他们不是非要保卫希腊。只要他们肯站到我们这边,胁迫奥斯曼尽快让希腊独立,我们和奥斯曼之间就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