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要真把这孩子带回去,孩子还没生出来,他们就要被气死了。
某种程度而言,夫妇两人都有点急性子,就桑月这种表现出来的性格他们是完全没法跟她相处的。
夫妇两人只能遗憾的离开了。
在所有人看不到的地方,桑月忍不住笑了。
……
桑青云和牛招娣回自己家已经快两天了,想起桑月这个孩子心里还是不得劲儿,不过夫妇两人已经没有把这孩子带回来养的心思了。可是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两人无论如何都不甘心。
这个年代还有“绝后”的说法,要是这辈子都没有孩子,老桑家就要“绝后”了呀。这可绝对不行的!夫妇两人就开始物色一个新的孩子。这个孩子不能太小,当然也不能太大了。
大了养不熟,毕竟要养了谁也不希望养一头白眼狼。得是女孩才好,男孩虽然好,可不是自己亲生的,养大了还要给他娶老婆,这笔买卖就不划算。
女孩养大了,等自己有了孩子看着碍眼就把她嫁出去,费不了什么事儿。
年纪小了也不行,两人毕竟没生养过孩子,要是养一个太小的,还要费心照顾实在是太累了。这对夫妇也是这个心理,如果孩子是自己生的,小的也无所谓,照顾起来辛苦一点也没关系。
可要是领养的太小了,劳心劳力的又何必呢?
再者,排除了桑月,他们也没有其他的拥有两人的血缘关系的孩子可以选择了,那么就只能选择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了,没血缘关系的那就更加不能太小了,这样人力物力消耗太大了,不划算。
因此桑青云夫妇俩最近在大队非常的讨人嫌。乡下人家女孩多的不是没有,当然也有养不起的,有狠心的,生不到男孩,直接就把女孩扔了埋了,也有狠不下心的,家里的女孩就越来越多。
知道桑青云夫妇俩想领养一个女孩,这样的人家难免会心动。一来在同一个大队,就算是想女儿了也能见到。二来,桑家夫妇俩也算是知根知底。不求对自己女儿多好,好歹给口饭吃别给饿死了。
只是桑青云夫妇两人挑东捡西的就非常惹人烦。
最后夫妇俩挑选了陶家的三女儿。今年四岁的陶小草。陶家一共有五个女儿,大女儿今年十岁,儿女儿八岁,三女儿四岁,四女儿两岁,还有一个更小的还在襁褓里抱着。
按照陶家的意思当然是打算送最小的,最小的刚出生,他们一家还没啥感情。再说了那么小的孩子还不记事呢,送出去谁养着谁对她好,孩子多半也会记住。可是桑家不要。非说这孩子太小了,照顾起来太费劲儿。
这可把陶家给气个半死。你当养孩子跟养猪似的呢?养孩子哪能不费劲儿的?那你还养啥孩子?
那不行就把老四带走?桑家夫妇又说了,两岁也不行,也太小了。因为家里条件不好,陶家的女儿多少都有些营养不良,两岁的陶小花还不会走路,人看着也呆呆傻傻的,总之桑青云夫妇就看不上。科源小说
再往上四岁的陶小草,虽然也瘦不拉几的,可好歹已经四岁了,能自己吃饭,据说还能帮着擦擦桌子扫扫地,小模样长得也白净,桑青云夫妇俩总算是满意了。两家谈好了之后,当天,桑青云夫妇俩就扛了一袋粮食到陶家,并且把四岁的陶小草抱回家了。
两家约定从今以后陶小草就叫桑小草了,是桑青云和牛招娣的长女,以后等孩子长大了,陶家也不可以再来认亲。总之以后这孩子跟老陶家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能把五个女儿都留下来,由此可见陶家也算是心善心软的人家,同时两家也约定了,不管陶小草能不能给桑家招弟弟妹妹,总之桑青云夫妇俩也不能以任何事情为理由把桑小草送回陶家……
当然,这些事情,桑月他们并不知道。
一晃眼就过了五年,说是要恢复高考了,听到这个消息,国内下乡的知青全都疯了!
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没法理解这个年代的特殊性,哪怕是桑月,做过几个这个时代的任务,但是她的感触通常不是很深。主要是那些记忆太过于繁杂,而且她的元神也不完整,很多记忆其实都已经储存起来了。
但是上张生产大队的知青疯了,开始疯狂的找课本和复习资料。光是来找桑月的就有很多,因为孙壮武的课本曾经借给过桑月,桑月这都拒绝了好几个了。
“我的课本已经还给孙壮武了,要不你去孙家碰碰运气?”桑月已经自学了课本的知识,这五年之间她的“变化”很大。反正已经不是之前那种小心翼翼,内向腼腆的样子,因为读了书,她的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是理所当然的。
张家人也没有半点觉得奇怪。
一开始知道桑月在读书,村子里的人还在说闲话呢,说张家不是对人家小姑娘很好的吗?号称是当亲生女儿养活的?怎么人家小姑娘想读书还得找人借了书悄悄的看,怕不是张家夫妇俩根本就不是真心心疼人桑月的。
要不然直接送去读书就好了,怕不是张家人舍不得钱。
说这话的是一小部分人,当然大多数人其实还是能理解的,这年代饭都吃不饱,肯送孩子去读书的多少都有点本事家底,亲生的尚且不会全送去读书认字,更何况是领养的。
再说了,这年头读书也没啥用,工农兵大学也轮不到普通老百姓。再说姑娘家到了年纪不都得嫁人,花那么多钱,回头一嫁人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