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远东之虎>第六百八十五章 英美反应

1937年7月25日。美国华盛顿。

白宫的会议室里,罗斯福对着在场的内阁大员们沉声道:“现在中国的局势不容乐观,至少南京方面所属的地区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想知道的是,日本会不会侵害我们的在华利益?!”

罗斯福说到的,仅仅是南京方面而已。至于东三省方面他完全不担心,早在7月12日国防军就公布了日军在朝鲜的损失。

根据国防军的通告,日军在朝鲜三八线附近损失了超过四千人的步兵部队、五十辆坦克及超过一千架战斗机。

当然,日本方面对此是不承认的。他们仅仅承认损失了两千人左右的部队,二十辆坦克和三百架战斗机。

但就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观察,国防军的统计应该距离事实相差不大。运回来的日军坦克残骸就有五十具,根据估计被击落的飞机也超过八百架。

这直接把日本人吓住了,不过国防军试探的进攻了一下日军的阵地发现他们全数是应用了大量的钢筋水泥构造的联通工事。

极为难以进攻,是以在第一波试探进攻后便沉寂了下来。朝鲜战场上,现在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山海关方面有着国防军一个军团的部队,及数百架战斗机在驻守。

美国在东三省的企业和合作是完全不担心的,主要担心的是他们在天津、上海等南京国府下辖的地区的利益。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至少日本在天津的行动暂时停止了。”财政部长小摩根对着罗斯福轻声道:“应该是被国防军在朝鲜的表现吓住了,而偏偏国防军在山海关驻守了大量的军队。如果发生了战事,那不到三万的日军未必能够支撑住……”

众人点了点头,肯定是吓住了!十数万的日军都奈何不得朝鲜的国防军部队,那么天津距离山海关那么近,日军肯定是不敢随意动作。

“上海方面倒是危机重重,根据我们的消息日本为了取得绝对的胜利似乎停止了原本即将开始的进攻。转而进入了准备阶段,但在我们看来战争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说着,小摩根顿了顿对着罗斯福等人笑着道:“好在我们大部分的在华利益都在东三省。是以倒是不用太过担心。而且东三省本身就有着出海口,我们的公司和企业大多数都转移到了那里。影响不会太大……”

小摩根顿了顿,继续道:“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对于日本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还有,我们对于东三省的态度应该如何是好?!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才是最为迫切的……”

在东三省对日宣战之后,原本所有人以为日本会恼羞成怒的也对东三省宣战。可惜的是,日本并没有这么做。甚至日本对此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仅仅是一味的开始了战争!

而他们虽然在朝鲜战事失利了,但还是占领了广东的大部分地区!这极大的威胁到了英国在香港的利益,因此英国也发来了好几封密电希望美国能够有个明确的态度。

议会里关于此事的吵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亲中的是大部分企业的代言人。其实罗斯福本人也亲中,他和司徒美堂及屠千军本人都有着很深的友谊。

“看来,有些我们原本反对的东西后来看看还是不错的~”罗斯福忽然幽默的对着众人笑着道,而众人先是一愣!随后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们知道罗斯福指的是什么,事实上罗斯福指的应该是在本年度5月初他所反对但在国会强烈要求之下不得不签署的《美国中立法修正案》(neutality acts)。

美国中立法(neutality acts)是美国政府于1930年代所通过一系列法案的总称。早期的时候因为美国的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损失惨重。而且多数的贷款都收不回来。这让很多人极为恼怒!

而这些事情在被鼓吹之后,被认为是经济危机的元凶之一。至少当时是这么看的,这间接导致美国本土孤立主义的兴起。希望美国不牵涉在国际的斗争中,从而促成了中立法的制定。

1935年时候的中立法修正案禁制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这间接导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但法案并没有禁止原材料(如钢和石油)的交易。

1936年2月再次通过的1936年中立法,堵塞了1935年中立法的漏洞,禁止了战争原材料和向交战国给予贷款和记帐。

罗斯福反对此法,理由是它惩罚被侵略的受害者(如埃塞俄比亚)而且限制他作为总统协助友好国家的权利。但由于公众压倒性的支持,故他不得不签署该案。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更为严格的法案。

在1937年的1月和5月分别通过了两条中立法案,以回应中立法没有涵盖的西班牙内战。中立法原本只针对国家之间而不是国家之内战争。在共和党参议员范登堡的支持下,法案收紧了美国企业和个人对参战国的协助。甚至禁止美国公民乘搭参战国的船只出国。

而罗斯福说的,其实就是这条他原本反对但现在觉得还不错的法案。至少这样美国有理由拒绝给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物资。

相比起来,美国在东三省的利益更大。如果东三省沦陷了,这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很可能意味着自己的钢铁、石油包括大部分的企业都将落入日本人手里任由他们宰割。

给予日本一定的恐吓,告诉他们不得随意的伤害到美国的利益还是可以的。当然。私下里通过


状态提示:第六百八十五章 英美反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