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第二十五章 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还是学姐更厉害啊,最高能做到4.5。”许秋道。

“我那4.5是最高值,”陈婉清道:“做了几十批器件,只有两次达到过那么高,大多数时候还是在4到4.4之间徘徊。”

“要不是学姐把条件都摸清楚,装置、设备都搭好、接好了,我也不会这么顺利。”许秋道。

“好啦,不要谦虚了,”陈婉清道:“继续测吧,还要测好久呢。”

其实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前,她内心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是她需要的数据。

在进行实验时,总会遭遇各种意外,有些可以依靠经验避免,有些则不能。

比如:清洗好的基片不翼而飞;马上要旋涂有效层时,发现手套箱的氧含量gt;500;蒸镀到一半保险丝熔断了等等。

尤其是对于器件制备这样的多段实验来说,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意外,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最主要的是,实验的操作者不是她自己,她不确定许秋能不能处理好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

“现在看来,学弟还是靠谱啊,以后可以再多给他加些担子啦。”陈婉清心中美滋滋的想着。

相对来说,许秋还是比较淡定的。

他觉得自己完全按照规范操作,如果这样还失败,那他……

也没有办法。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只能重新做,试图寻找原因。

排除了操作方面的原因,那便可能是药品、仪器以及意外造成的原因。

…………

许秋继续在光照条件下,对器件进行反复扫描测试,每次测试都保存一次数据。

光电转换效率在不断波动:

4.30、4.36、4.33、4.28、4.30、4.26、4.24、4.25、4.22……

看着这个变化趋势,许秋问道:

“为什么转换效率在波动下降呢?”

“因为有效层中的不稳定,”陈婉清解释道:“在长时间光照下它会产生二聚体,破坏原有的共混薄膜形貌,造成光电转换效率的衰减。”

“那这种材料对光不稳定,为什么还用来做太阳能电池?这不是坑嘛。”许秋不解。

“嗯……站在工业化应用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个巨大的问题,”陈婉清道:

“但如果这种材料是完美的,那它也就没有在实验室研究它的必要了,直接拿来工业化应用就可以啦。

正是因为它的不完美,才要去花费精力去研究它,不过,前提是这个领域在未来有应用前景。

国家每年拿出好多好多亿做科研,分给若干个领域,就是在广撒网,最终要是能网中一两条大鱼就赚了。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竞争机制在里面的,发展前景越好的,能拿到的资源也就越多;

而一直没什么成果的领域,到后期一直没有资金注入,拿不到科研资源,整个行业就慢慢凉了。

就像几年前还火热的染料敏化电池,现在就很少人在做了,可能过些年就只能出现在教科书上了吧。

同样的,如果我们现在的领域在几年,十几年内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成果,也会慢慢的走向消亡。

就像你说的稳定性差问题目前只能排在第二位,首要的问题还是光电转化效率太低。此外还有成本问题、大面积制备问题等等。”

“噢——”许秋故意拖着长音:“懂了懂了。”

陈婉清被他逗笑了:“说说,你都懂啥了。”

“科研圈,要么当大佬,引领潮流,要么当大佬的小弟,紧跟潮流,不然就会被淘汰。”许秋道。

“唔……总感觉你在讲什么歪理,”陈婉清歪头琢磨了一会儿,说道:“不过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选好一个研究方向确实蛮重要的,我之前听说了很多悲惨的案例。”

“农业系学生,在田里种植的试验玉米,被路过的人偷走后煮熟吃掉了,结果一年工作白干;

物理系博士,选择了一种非常冷门的谱学研究,结果刚到课题组,仪器就坏了,而且修了两年还没修好;

药学院博士,和导师一起研究抗癌神药,临近毕业才发现导师数据造假;

考古系学生,研究了某一文物一年多,最后得出结论是现代仿制品。”

“确实蛮惨的啊。”许秋笑道。

陈婉清摊摊手,说道:

“好啦,我要溜了,学弟加油哦。”

然后她便起身回到了办公桌。

剩下的工作就是重复进行测试,没有什么操作难度,但是需要消耗不少时间。

总共21片基片,每片有6个电池,一个电池差不多要2分钟测试完。

好在手套箱旁边有凳子,可以坐下来做实验。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九点左右,田晴离开了。

十点,魏老师到实验室看了一眼,向众人打了个招呼,交待了一句走的时候关好门窗,离开了。

随后,吴菲菲和段云也离开了。

实验室只余下许秋和学姐二人。

“我陪你测完吧。”

“好。”

两人一直忙碌到十一点半。

此时的校园,已经不如白天里的那般燥热,人也比较稀少了。

两人并排走了一段路后,便分开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宿舍不在同一区域。

研究生的宿舍条件好很多,是三个或四个房间的套间带浴室,博士一个房间住一人,硕士一个房间住两人,而且24小时插校园卡都有热水可以洗澡。

…………

许秋回到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论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