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科研这东西,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一旦方向走错了,最终的收益可能近乎于0。
有人可能会说,怎么会是0呢?至少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嘛。
但事实上,错误的选项可能有千千万万个,正确的选项只有那么零星的几个。
就算排除了一个错误的选项,对于总量来说,依旧是不起眼的,因为分母足够大。
不过,当时的魏兴思虽然有所疑虑,但还是坚定的对许秋予以了支持。
因为不管怎么说,许秋有历史战绩作为支撑,所以还是值得魏兴思无条件去相信的。
现在,魏老师在组会看到这样的结果,他知道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笑的合不拢腿,翘着二郎腿,抖呀抖的。
魏兴思想的更加深远一些:
按照现在这个走向,仅仅是初步尝试,就已经达到16.57的效率了。
如果还能做到更高,哪怕只提升了一点点,可以达到17,也有不小的概率,能够再中一篇c级别的文章。
毕竟,现在这个是二元单结的体系,如果有望冲上17的话,意义非凡。
这表明,之后纯有机叠层器件的效率可以冲到更高,就连20这个大门槛甚至都有机会跨越!
如果真的能上20,有机光伏领域将迎来一番蜕变,自己的课题组也将成为荣耀殿堂中的最璀璨的那一位。
因为不论是有机光伏、钙钛矿光伏,还是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都是有极限的。
根据肖特基极限理论,这个效率极限理论值大约在30左右。
而实际上的效率值,一般做不到理论那么高,20出头就已经非常逼近极值了。
比如,现在非常火热的钙钛矿光伏器件,效率冲到了23、24左右,想要更近一步,就难以实现。
这也是不少人转而去做二维钙钛矿的原因,因为原先的道路没什么提高的空间了,而自己的课题组又不能停工不干活,那就只能创造新的领域,继续研究(水文章)了。
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者们做了40多年,现在效率也是卡在了26、27的样子。
如果有机光伏能够达到20,其实和23、26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
之后,要是能够解决有机光伏成本、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有机光伏未尝不能实现商业化,从当下处于统治地位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中分走一部分蛋糕。
魏兴思想起了之前他和许秋的对话,包括之前投那篇《科学》,仿佛许秋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预知到了这一切。
莫不是这小子可以未卜先知?
怎么可能呢。
魏兴思很快就将这个想法移出脑海,看向许秋,微笑着开口询问道:“这个工作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许秋回应道:“我打算亲自优化,然后同步把文章也开始写起来。”
“嗯,打算投什么期刊?”魏兴思笑容不减,追问了一句,他主要是想摸一摸许秋的底,看看许秋对自己的工作有没有信心。
许秋随口说道:“上一篇投的是《科学》,这篇就《自然》吧。”
听到许秋轻松的语气,魏兴思眉毛一挑,这是基本上有了呀,于是忙说道:“很好!你就按《自然》的模板先把文章写起来。”
随后,魏兴思看了看课题组的其他人,说道:“近期组里的实验资源优先配给许秋,邬胜男、莫文琳你们几个多配合许秋做实验,吴菲菲,你们钙钛矿的实验可以缓一缓……”
“没问题。”吴菲菲点点头,内心有些复杂,果然“一件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现在虽然旋涂手套箱是有机和钙钛矿分开了,但蒸镀手套箱还是只有一个,如果有机团队仍然要保持原先一天一批器件的速度来做实验的话,钙钛矿团队基本上又要停工。
不过,吴菲菲倒是没有什么“黑暗”的想法,毕竟大局为重嘛。
况且,虽然《自然》、《科学》不是吴菲菲自己发的,但她也算是一个见证者,许秋还是她的师弟,吴菲菲与有荣焉。
许秋的汇报,将组会带入了一个高潮。
高潮过后,韩嘉莹继续汇报。
学妹ptq2材料的各种表征数据已经集齐,开始整理数据,撰写文章,目标期刊jacs。
这篇工作的主要亮点是“非卤溶剂”,效率经过两周的优化,用四氢呋喃thf加工的器件,突破了13,在采用非卤溶剂的文章中,效率算是最高的。
现在许秋带领的有机光伏团队,在有机光伏领域始终处于先行者的位置上,随随便便拿出来的体系,都是某个细分领域下的最佳体系,因此想要发表一区顶刊文章的难度并不大。
这也是科研圈的现状,想要在这个圈子里发展,有没有跟对人,选对研究方向,还有运气好不好可能是并列重要的,个人的努力、能力的重要性只能排在第三、第四位。
就算是能够连发七篇《自然》的曹某,如果换一个导师,换一个研究方向的话,或许还是可以出人头地,但不一定会如现在这般璀璨。
包括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其实就是一系列机缘巧合下的结果。
要是让他失去记忆,重返当初,再走一遍人生路,可能不小心有一个选择失误,就不会有现在的他。
很多时候,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
再比如,一些“杰青”,可能年轻的时候因为运气比较好,有了很显赫的成果,到了老年时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