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漫长时光。
在可怕的时间长河里,不管是兴奋、悲伤、好奇...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情绪都会消失,只有永恒的孤独长久陪伴。
不过,这只是相对而言。
比如对一颗恒星来说,20多万年或许代表它自转多少圈、公转多少距离;又比如对一个星系来说,这段时间短暂到眨眼即逝。
随着莫凡对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透彻研究,他终于明白了另一层含义:其实宇宙也可以认为是没有时间的,或者说时间的存在是相对的。
就拿围绕太阳公转的地球来说,或许地球上过去了数百万年,而银河系的银心可能仅仅过去一天都不到的时间。
这里面牵扯到另外一个研究分支——弦理论。
物质存在即时间存在,时间与不同的质量、引力、空间变化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益。
随着黑洞的质量、引力以及事件结界逐渐增大,针对它的时间就会逐渐变慢,不像针对铁蛋计时的光子钟般显示的那样,已过了近百万年。
光子钟的计时很独特,针对不同物质的原子振荡周期以及相对时间分开计算,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类似错觉的真实。
而,让时间保持连续的,就是维度。
这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本以为吞噬完红巨星会在9.5万年之内完成,结果还是耗费了10万年。
他早就应该想到,红巨星的日核被拉扯出现在黑洞附近时,会因温度降低而体积膨胀,也因此给吞噬带来了小麻烦。
好在事件视界内的物质压缩与同化的速度始终不变,不管什么物质都是瞬间完成,也就撕裂物质的速度跟不上吞噬速度罢了。
这片缩水70的星云变得空荡荡的,失去了一颗红巨星的光芒照射而倍显昏暗,那些五颜六色的华丽色彩就像褪色的照片一样黯淡。
18万千米直径的迷你红巨星,耗时21.22万年,已经全部吞噬完毕。
与此同时,“领航员”的改造也完成60,直径达到5000米。
他的5份意识已经完全恢复,强度并没有丝毫增加,所以感知范围也没有出现太大变化,仍旧是扩散感知约1光时的直径范围,定向感知1.7光时的距离。
至于引力感应的距离还有待测试,不过根据光子望远镜观测星云的光子,核心引力所能影响到的距离大约在10光天左右。
事件视界外50米的范围空间,都可以被引力扭曲时空达到光速以上。换句话说,假如彩蝶出现在50米距离内,就可以轻易被捕捉。
吞噬红巨星所带来的提升非常明显,确实值得骄傲!
只是莫凡已经不懂什么是骄傲...他无悲无喜仿若一个什么都空的出家人一样。
打量着四周,支离破碎的稀薄星云已经完全失去了诞生恒星的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如同宇宙尘埃一样四处飘散,那颗年轻的恒星也将因此扼杀在摇篮之中!
是干脆吃掉这颗年轻的恒星?还是向身后大麦哲伦星云集群的碎片前进?
前者距离0.25光年,后者距离15光年。
未改造完成的“领航员”加速后,黑洞最快的飞行速度为3500千米每秒,飞行时间按最高速度计算分别是21.5年和1386年。
事实上,静止下来的微型黑洞还要算上加速时间,真正抵达两个地方预计分别为70年和1450年。
不管怎么算,去另外一片星云都是最划算、最合理的,而且那片长达1光年的星云碎片后面,还有数十个同样大小的星云碎片...
但是这些星云碎片里,除了寥寥几个红巨星外,没有一处拥有年轻恒星。
而当前这片星云内会出现年轻恒星,就显得极为怪异...会不会和彩蝶有什么关系?
70年的时间并不多,衡量对比后他还是决定弄清楚这个疑问更加稳妥。
“失去了星云的年轻恒星吃掉也罢,不然留在这里要不了多久就会毁灭,白白浪费掉...如果再将“领航员”改造完成,也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可以轻松弥补这70年的时间。”
主意已定。
计算好路线后,“领航员”开始被引力操控着加速,铁蛋也被拉扯在身边不远处保持着同步公转。
方向、矢量、加速度...将这些反复核查确认无误后,莫凡向那颗年轻的恒星快速飞去。
“该指定一个长期目标了...”
飞行途中,通过光子望远镜的观察,他又确认了两个难以置信的事实:大麦哲伦星云主体半径约1.4万光年,将于24亿年后撞向银河系;而身后的仙女座星系,可能在150亿年后和银河系对撞...
它们都在向银河系高速飞去。
直径仅是银河系五分之一的大麦哲伦星云,撞击银河系的问题不是很大。它有点像被银河系的黑洞引力主动拉扯过去的,撞击后也会成为银河系的一部分...唯独仙女座星系是个超级麻烦,她很可能会吞噬整个银河系...或是合并?
很难想象那会是一场什么样的交锋,不过银河系的所有文明,应该都会被毁去吧?
“150亿年后的人类能否逃离银河系?他们又能去哪里?”
所以,莫凡制定的长期计划是尽量吞噬大麦哲伦星云,想办法找到白矮星或是中子星之类的进行加速飞行,去“吃”仙女座星系...
这个长期目标此时看来纯属扯淡,有点不自量力到无极限的意味,但是想都不敢想又怎么求发展?
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