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小二逍遥>第二百一十九章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逍遥酒楼依旧喧闹,李逍遥刚走进酒楼,酒楼掌柜,伙计连忙跑过来见礼,酒楼的客人们见大人亲至,都起身行礼喊着万福,李逍遥笑着一一回应。/p

李逍遥过来是算帐的,掌柜的丝毫不管怠慢,连忙把自开业以来的账本都搬到李大人面前。/p

李逍遥看着眼前厚厚的一大扎帐本,眉头一皱,向掌柜的说道:“直接跟我说盈利有多少吧!本大人现在缺钱用。”/p

“是,大人!”/p

掌柜的不敢怠慢,连忙拿起算盘一阵噼里啪啦后,告诉李大人,自酒楼开张以来,除去各种成本,人工外,共有三千两盈利。/p

不到一个月有三千两盈利,那也不错,他点点头,表示肯定,让掌柜腾出两千两来他有用处,剩下一千两,除用作成本外,掌柜发五两做为奖金,伙计每人三两,他告诉众人,只要酒楼有钱赚,绝不会亏待他们,感动的掌柜与伙计们表衷心道,绝不会让大人失望。/p

之后,他来到逍遥客栈。/p

客栈盈利比酒楼更多,足足有三千五百两,照规矩,他告诉掌柜的留下二千两,其他的做为流动资金,掌柜的与伙计每月都有相应的奖金,总之一句话,客栈赚钱了,少了他们的。/p

期间,他把馨儿推出来,告诉两家店的掌柜,以后每个月会有馨儿来与他们算账,馨儿还小,希望他们都配合下,多教教她。/p

馨儿感动的差点就要下跪,她这才知道大人所说的赚钱是怎么一回事。/p

既然身为孩童基金会会长,总要做点事啊,外面的人都盯着呢?于是,他拿出从两家店抠出来的三千两银子,以逍遥酒楼为总部设立关爱孩童基金会,在开幕式那天,他号召所有有志之士都能参与进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喊出了少年强就国强的口号。/p

一时间,这句口号响彻大江南北,让天下人都认识到这位李大人不是说说,而是真的拿出了三千两来创办基金会,天下百姓争相传颂着李大人的功德,他们强烈要求在当地开办公会,能让当地的孩童享受实实在在的福利。/p

城西一处民宅,原是黑衣盟在苏州的分坛,在经过韩世忠等人扫荡一番后,所有成员一一斩杀,现在那处民宅直接被李逍遥征用过来作为福利院的住址,苏州城附近共四十多名孤苦孩童被安排在这,他们每天都会有先生来教他们读书识字,当然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先生的钱都从基金会出。/p

为了让基金会能自己存活下去,他在号召全城商贾涌跃捐赠同时,更是在宅子外开了食铺,让年纪稍大的孩童在那里帮忙,提前适应社会,凡是到达十四岁后,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去城中打工,这也是李逍遥要求的,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不仅要教他们识字做人,更要教会他们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基金会不会养他们一辈子,所有收养的孩童在十四岁后,就要外出营生,这个做法也是他经过调查后决定的,这个世界,十四岁的少年算是成年了,有些十四岁的少女都已经嫁为人妇。/p

在苏州城轰轰烈烈收养孤苦孩童的时候,其他府城也开展起来,他们纷纷成李逍遥报备,欲在当地成立基本会分会,李逍遥在刷选一番后批准了一些城市成立基金会,一时间,江南各府率先成立起孩童基金会分会来,当地的分会长都是由当地较有善名的人担任,而苏州分会的会长则由馨儿担任,这可能是最年轻的会长了,这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他不希望馨儿只做花瓶,乱世来临,他希望馨儿有能力生存,将来更是能独挡一面。/p

只是他这么一搞却苦了朝廷,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呢?李大人都已经做表率了,要是朝廷再没点动作,你让天下百姓怎么想,不得已,朝廷圣旨传下,有感李大人功绩,特下拨一万两银子作为基金会运营资金,希望天下有志之事都能参与进来,这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天下群豪见朝廷认可基金会,纷纷慷慨解囊,一时间各地分会纷纷成立,李逍遥统计了一下,各地共有分会20家,共收养孩童上千人。/p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啊,他在统计完后,并把列出来的基金会规章制度一一下发到各分会,这个世界,传信只有驿站一家,看到这,他心中一个想法浮现。/p

他把墨青叫过来,严肃的看着墨青说道:“我能相信你吗?”/p

墨青一愣,突然下跪道:“墨青一生只随公子,若有违背,天地共弃!”/p

“很好,我有件事要交给你办,我不希望外间的人知道是背后的人是我,你最好也少出面。”见墨青如此发誓,他认真说道。/p

“公子请说?”墨青抬头道。/p

“我需要一个遍布天下的情报部门,武力不一要强,但情报一定要准确迅速。”/p

接着,他们前世关于快递的运营方式说出来,一定要用自己人,不能放代理,可以在当地收服一些人,但一定要忠心,在打探消息的同时,还能大量敛财,这也算是他为自己做的准备,洞庭湖一行让他明白,有些事既使你不想做,也会有人逼你,既然如此提前布局无可厚非,如果情报用不上最好,就当作是一个敛财的生意,如果一旦天下风云动,他将是自己的立身之本。/p

墨青很快领命而去,接下来的几天,都没见他的身影,他当然不会去过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向是他的准则。/p

之后的日子是清闲的,说白了也就是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九章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