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全球论战>第五百一十七章 中葡勘界协定

1911年8月25日,广东政府派出新军1000多人,还有军舰4艘加强前册地区防务,同时照会澳葡当局,要求其立即停止疏浚工程。加强前山防务使葡萄牙澳门当局十分惊慌,8月底葡萄牙人宣布愿化干戈为玉帛“,宣布停止疏浚工程。

游戏里双方还在没有开始谈判,但当地民众已经请愿,袁世凯要求葡萄牙在澳门划界很合理。历史上葡萄牙想要扩大三十多倍的面积,若是他们同意划界并提出无理要求,陈浩会奏请朝廷以此为借口废除租借条约。

如果葡萄牙当局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蛮横无理,仅仅保留当初租借的面积,陈浩也能获得极高的声望。从历史上的划界来看,葡萄牙人是外强中干,只要清廷强硬一点他们就慌张了。这次日本人退缩后,葡萄牙才发现清朝没那么好欺负了,若是同意现在化界他们站在了弱势一方,肯定得不到好处。

葡萄牙公使柏罗德把情况知会了驻澳门总督高丁玉,高丁玉认为可以划界,但如何化界必须占据主动。柏罗德苦口婆心地解释,表示现在华夏人表现得极为强硬,若是现在划界绝对不可能答应高丁玉的那些要求。

高丁玉习惯了清朝的软弱,他没有把柏罗德的警告当一回事,而是把情况向葡萄牙国内作了汇报,要求葡萄牙政府派员到华夏参与谈判。葡萄牙政府派出了马沙铎,华夏派出了高而谦,双方约定在香港举行会谈。

双方派出的谈判代表与历史上没有区别,但其中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谈判时间提前了,其次是高而谦参与谈判前被袁世凯警告,让他不要答应葡萄牙人的任何要求,若是葡萄牙人蛮横无理,可以宣布废除与葡萄牙的租借合同。

双方开始会谈后,马沙铎提出了领土要求。这点与历史上没有任何区别。看到马沙铎要求的领土面积是历史上的三十多倍,高而谦脸上露出了冷笑,他拍案而起道:“贵国实在无礼,强行将我国众多土地划到贵国租界,若是如此这谈判根本没有进行的必要。”

马沙铎一脸傲慢地道:“谈判是贵国的请求。我国只是提出正当要求罢了。大使阁下可以说一下贵国的条件。”

高而谦大声道:“除了明确的贵国租界意外,公使阁下加上的五条,我国全部不答应。”

马沙铎耸了耸肩道:“既然如此。那这谈判的确没必要进行下去了,我国会用自己的方式拿到属于我们的领土。”

由于双方诉求太大,谈判第一天就破裂了,高而谦马上发电向朝廷汇报。袁世凯接到电报后,很快向慈禧太后作了汇报,他代表大清外务部强硬表态:“由于葡萄牙国蛮横无理,拒绝按照当初的约定划定双方边界,我国决定废除与葡萄牙的租借合同。”

袁世凯的表态引起了轩然大波,清政府这是唱的哪一出。一向软弱的清廷竟然敢宣布废除租界了。英国公使朱尔典对清廷的表态表示遗憾,称清朝和葡萄牙应该坐在谈判桌上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单方面的撕毁双方的租借合同。

列强在华夏土地上有着诸多租界,若是葡萄牙的租界被废除,他们的租界也不安稳了。朱尔典表态过后。其他列强公使也纷纷表态,反对清政府废除租界的行为。好不容易强硬起来的慈禧太后,得知英、法、俄等国纷纷反对后,又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游戏时间已经进入了1908年5月,陈浩回到了黄埔水师驻地坐镇。派去广西剿匪的水师也回到了黄埔。他可不管慈禧太后犹豫不犹豫,在朝廷宣布废除租借合同后,陈浩命令早就准备好的广东水师向澳门开进,同时发布通电称要收回被葡萄牙非法占据的领土。

广东水师有七千人,其中三千人是陆战队,陆战主要就依靠这三千人。葡萄牙在澳门的舰队并不强大,得知广东水师所有军舰全部开到澳门附近后,总督高丁玉一下子慌了神,慌忙把柏德罗找来商议。

柏德罗预料的清廷态度会很强硬,但没想到会强硬到这种地步,若是清朝不顾国际压力悍然收回澳门租界,葡萄牙将失去远东这个重要殖民地。哪怕清廷的行为激怒了列强,导致澳门重新变成殖民地,多半也没葡萄牙什么事了,毕竟葡萄牙的国力只是二流。

柏德罗很快找到了赫德商议,希望赫德帮忙周旋,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赫德与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会谈后,朱尔典多次与袁世凯商议,劝袁世凯适可而止,不要违反了国际法。袁世凯把英国的态度向慈禧太后转告,慈禧觉得这次出风头已经出够了,应该见好就收,于是称只要葡萄牙继续坐下来谈判,清朝将取消废除租界的决定。

摩拳擦掌准备率领部队进攻澳门的陈浩沉默了,朝廷这个反映在他的预料之中,指望清政府顶住列强压力收回澳门太不现实了。把舰队撤回黄埔以后,他很快给京城的袁世凯发电,表示不继续进攻澳门可以,但葡萄牙必须回到谈判桌上,而且不能提无理要求。

陈浩现在手里掌握着强大实力,袁世凯对他的意见也不得不重视,于是再次向慈禧太后汇报。慈禧太后听了后微微一笑道:“这小崽子对洋人一向强硬,这次他肯放弃进攻已经很难得了,就按他说的做吧!这样双方各让一步过后,若是葡萄牙人还不识好歹,那也怪不得我们不客气,相信不列颠国方面也不好再袒护他们。”

袁世凯把朝廷的态度转告朱尔典以后,朱尔典联系葡萄牙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七章 中葡勘界协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