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秋屏的前几部电影大致的时间线都是根据事情发生顺序来的。而在《广陵散》中,她则多采用打乱时间顺序的做法,用很多个片段来组成完整的嵇康这个人。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那一句总结:君未见其父也。
嵇绍自然是不如嵇康的,但是单纯说演员的话,李沐和宁朗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让这两个人以这个角度来饰演两个角色,本质上来说有一点是借宁朗给人的固定印象抬高李沐。但是,即使是成秋屏嘱咐宁朗收敛他的气势,能力却是收不起来的,假如李沐无法爆发,发挥超常的演技,那么这种抬高也就会成为笑话,他会成为宁朗的垫脚石。
说到底,成秋屏在真正涉及到电影的方面,还是很公正的。
真正属于嵇康的第一个镜头,是他在弹琴。此时的他在精巧的花园中,听他的琴声的,是他未来的妻子,魏国皇亲,长乐亭主。
君子佳人,虽一言不语,但琴声早已传递了太多。如流水一般缱绻的琴声,伴随的是情愫暗生。
一个眼神交换,就是默契十足,一个清浅笑容,就够满心欢喜。如此柔软干净的感情,如蒸气一样氤氲在这气氛中,就像有一只手轻轻抚触你的心,怎能不被触动?
这一对夫妻,琴瑟和鸣。君子有才,佳人秀色,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在之后闪现的几个画面中,那君子在朝堂上意气风发,那佳人为君子生儿育女,没有多少波折,就像是喝了一杯薄酒,有一点微熏,身体都温暖起来。懒洋洋的不愿意动弹,却不讨厌这样温吞的感觉。
比起《李白传》来说,这部电影的整体节奏显得更加和缓细腻。罗婷思忖着,不自觉地就开始用影评人的立场来看电影了。《李白传》的节奏要激烈很多,时不时就会用一个情节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使得观影者深陷其中,被之触动。而《广陵散》到目前为止,给人的感觉都像是一支舒缓的歌,一开始可能会听不怎么进去,却会在潜移默化中连心跳都跟着变缓。
此时此刻。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电影开头时那些场景。白色的招魂幡或者血色的战场,离这公子美人多么遥远?
然而,这平和的一切不过是个美梦。美梦总是会被打破的。
朝堂的斗争逐渐明显起来了,司马氏和曹氏之间的斗争,本不该是嵇康这样的人应该介入的。然而他的妻子姓曹。
这是魏晋,每一个人都是活在葬礼中的。连年的天灾和瘟疫使得人们见惯了死亡,无论是自己的亲友还是不相干的人。每一天都有白色的招魂幡竖起,每一天都有丧歌唱响。君子见惯生死,却未尝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在这乱世,即使有一颗想要建功立业的心,也未尝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生命太脆弱了。
于是他归隐。归隐在竹林。
在这千竿万叶之间,他不必去想那些让他迷茫痛苦的东西。那些黑暗的阴谋和斗争。那些违背他所知的正统的行为,一切他都可以逃避。他理当是个隐者,若是听到了什么话。还该在清溪旁洗净自己的耳朵呢。
这一段竹林时光,比起之前的温柔爱恋和挥斥方遒,显得是那么自由而毫无拘束。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体会到嵇康此人和李白的相似之处,就在这一点,就在这里。那些从内心而发的矜骄,骨子里的傲气和才气。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
他们看着嵇康喝酒,看着竹林七贤喝酒。如刘伶一般说着“死便埋我”,是豁达还是隐藏着某些无奈?已经无人知了;阮籍的穷途之哭,到底只是醉酒之后无意义的行为,还是看着这世界浑浊,竟找不到一条出路而痛苦呢?这一群人都是绝世的天才,他们意气风发自在随意,却也隐忍痛苦满怀悲愤。这群人和李白一点也不像。
然后,嵇康第一次弹奏了《广陵散》。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赏音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一首曲子弹好的。然而,一个绝妙的演奏者足以将他所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到人们心中。如高衡秋。
错位的拍摄就是让李沐进行短期训练,至少不要把弹琴的姿势弄错,远景拍摄他在弹琴,而具体到拍摄手部的时候,拍的则是高衡秋先生的手。不过,看样子很多人被迷惑了,还惊叹于这一手好琴技。
不过,时间不长,很快,所有人都落入了这首曲子的意境中去。
低沉的旋律,隐藏着的是激烈的情绪,深沉的忧愤在每一个音符中潜藏。在《广陵散》响起的时候,连那竹叶的沙沙声也因此而寂静,只有鼻端的竹子香味才提醒众人这是在什么地方。
嵇康的表象一直都是无比平和的,喜未曾大喜,悲未曾过悲。纵使有一些东西存在,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嵇康这个人应该是清淡的,不会有太过分的情绪的,然而一首《广陵散》终于将他的内心展开,暴露在了所有人面前。那些慷慨激昂的情绪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让人的心也跟着颤动。
太复杂了,太美了。所以成秋屏听见有人抽泣的声音时,并不奇怪。《广陵散》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平和温吞的,就像是一场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将人的心用布帛包裹起来,一层又一层,有些紧,钝钝地痛。然而这种痛楚却又不影响其他,于是所有人都清醒着体会到一种沉痛的情绪。在这一刻,他们似乎理解了嵇康。
醉情山水,放浪琴酒,他是竹林中的隐者,应当是无比任性自由的,然而,这样一个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