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重振北疆>第856章 童远的话

童远颇为自豪地介绍:“对了,吾的治下开启了武举和工举,以后还有农举,诸位觉得能发掘到人才并任用吗?”

黄月英已经听说工举的事,而且还有一位名叫马钧的寒门士族,非常擅于发明创造,其实内心很想去参加屯田手工业竞赛,和这些名匠们一起切磋交流呢。

但唐姬先开口了:“贩夫走卒固然有些人才,但占据官吏职位乃是礼崩乐坏之事,士族之所以掌握朝廷,实乃文化及学术不可能被他人掌握。”

“可如果工、农、商、兵也接受教育,管理好生产与民间之事,那可不可以为官吏呢?”童远似乎很想说服他们。

这回诸葛亮开口了:“可以担当部分职位,但士族本身有传承的文化与内在的精神,毕竟除了做好事,还有仁义、礼仪、道德、精神等,这些士族胜百姓多矣。我等终是士族,却可以替百姓多做些事。”

“哈哈哈,所以孔明的意思是,愿意守护百姓,能替百姓做很多事,但终究是替,而不是让百姓与你们站在一起啊。”

诸葛亮仔细端详,觉得童远的笑容有些奇怪,一方面似乎早已预料到这样而得意,另一方面却有丝丝无奈的感觉。

“将军到底想说什么,我等不是很明白。”

童远收住笑容,郑重回道:“新西凉军治下与巡城监治下有何不同,其中奥妙就在其中。”

“你们肯定有想过,吾童远会不会和董卓一样,一开始年轻有为,等年龄大了会变成贪婪的权臣。但是吾想说,这难道是年龄的原因吗?”

黄月英感觉自己思路已经跟不上了,可是丈夫似乎聚精会神正在和童远在思想和精神上较量,唐姬与左延年也是很有些感悟的样子。

咋就自己听不懂呢?

可是童远的后半句,她马上就明白了。

“当然不是年龄的原因,而是地位太高距离太远,所以是要替百姓做事,还是要和百姓站在一起?”

王异赶紧说道:“严肃的话题就到这里吧,现在还是稍微休息一下。新西凉军治下,每天从早晚两顿饭变为早午晚三顿,现在是时候了。”

巡城监四人这才闻到似乎有些食物的香味。

新西凉军在休息的时候已经准备好了羊肉、蔬菜和粟米,部分将领文臣还是士卒军吏,都已经准备开始午饭了。

诸葛亮等人闻着香味很是心动,可终究职责在身,于是立刻告退了。

几人出来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童远不愧是十几年时间收复河套、征服匈奴、平定羌乱又拿下益州、荆州的强人,他竟然从自己体系中提拔百姓、军卒、工匠为吏员,让他们学习和管理,甚至开创专门的人才培训和选拔制度。

被提拔的这些人当然竭尽全力拥护,但这触动了掌握官位的士族们的利益。

河东、天水的士族支持他,但如今家族显赫占据朝堂的士族当然反对他。

日后必然是斗争愈演愈烈啊。

巡城监按道理是站在朝廷这边,可是最后那段话,表明了童远的见解。

不论巡城监多么努力,但终究是替百姓做好事,那些朝中大士族曾经难道没做过吗?那些后来的权臣曾经难道没做过吗?

难道他们一开始是好人,后面变坏了吗?

几人之前都是这么想的,但童远的话好像带给他们一种震动。

难道并不是这样?

现在当然想不出所以然来,四人先返回行宫门口商量,消化一下童远这边的见闻,再准备接下来到曹操那边。

诸葛亮以前对曹操就有敌意,尤其受朝廷上下的影响,可以说对曹操没有一点好感。

童远给他们的好感更多些。他终结了北疆、西疆百年战乱,使得异族归化,把干旱少雨的边疆建设的欣欣向荣,百姓丰衣足食;从来没有乱杀无辜,每年还向朝廷提供大量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和平收复四川,

众所周知襄阳之战也是刘表先主动挑起的,童远占领襄阳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大修水利、发展工商业,发展制造业,不到一年百姓的生活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

其麾下的四海商帮为百姓提供服务和商品,巡城监有他们帮助才突破一个又一个困局。

连黄月英对童远的做法大家赞赏。

出生雁门郡马邑的张辽时常从商人打听家乡的变化,

早知自从童远打败匈奴、鲜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牧、鱼业欣欣向荣,农田水利建设搞得不错,鼓励植树造林。开发石炭取代木材取暖;开展与胡人互市;用石炭、粮食、铁制品与胡人交换皮毛、羊肉、牛羊;教导居民开挖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节省燃料。

组织军屯民屯,吸收逃荒的汉民进入民屯,办识字和技术学校,组织军民开采石炭、铁矿、炼铁、打铁,销售铁制品、石炭;年轻人均要学习至少一门技术;建立自然村落,提高了生产的发展。

只有唐姬不说童远好话,是她把对西凉人的仇恨延续到童远和新西凉军。

正在此时,孔融、杨修带着东吴的张紘、孙皎和诸葛瑾来和巡城监相见。

他们此时到来,显然有重要事情要谈,四人热情招呼几人入座。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当年诸葛瑾投靠东吴时诸葛亮还未冠礼,后来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从琅琊辗转来到荆州,兄弟两人见面机会渐渐减少。

孙权继任后,提拔重用诸葛瑾,也尝试邀请诸葛亮去


状态提示:第856章 童远的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