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有其田”!
土地兼并,历代皆然,这是地主的本性。其结果就是土地高度集中,广大百姓沦为佃户,以至于一邑之中,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
中华历来以农业为根本,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土地问题重中之重。土地问题如何解决,关系历代王朝兴亡治乱,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衰替。
唐代均田,故有贞观、开元之治。宋代土地兼并放任自流,富者田产日增而田赋并未随之增加,贫者田产日少而田赋并不随之减少。据《宋史》载,当时纳税者才十之三,甚而有私田百亩者,只纳四亩的税。
纵观有宋一代,农民起义不断,由大多数农民组成的大宋军队毫无战斗力,大宋几近亡矣。
抑制豪强地主,国富民殷。若土地集中于巨富官绅,农民失所流离,生产力遭到破坏,莫不酿成大规模农民起义。
“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昙花一见。“方田均税法”消除隐田逃税,发现隐瞒土地,减轻百姓负担,短期内,大幅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最后却因豪强地主的的强烈反对,随即废止。
宣抚司治下,由于久经战乱,人口大量减少,旧有的等级早已被打破,实行新一轮的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河北之地,金人南侵以前,有五六百万人口,如今却连一半也不到。人口的减少,战祸连连,良田的大量荒芜,以至于王松也动起了“均田地、抑富贵”的念头。
“相公,暴民如此猖獗,殴打官员,聚众闹事,下官有心无力,相公要为地方官府做主呀!”
宣抚司大堂,磁州知州赵应和大名府知府郭永坐在下首,赵应脸上还有几道伤痕,清晰可见。
“郭知府,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王松不解地看着下面的两个大员。
说实话,他讨厌这样做事不力,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把包袱丢给上司的官员。
当初他也是看这赵应在地方上威望甚高,才让他做了这磁州的知州。现在看起来,这赵应是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还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王松的询问,郭永也显得有些讪讪不安。
“相公,磁州滏阳的税赋收不上来,赵知州只有让官府强行征收,谁知道引起滏阳县百姓不满,激起民变。暴民冲击衙门,打死两名公人,多名官员受伤,就连赵知州也没有幸免。”
“相公,你一定要为我磁州官员做主啊!”
赵应又一揖到底,眼泪又流了出来。
王松按下心头的不快,点点头,柔声道:“赵知州,这件事,我一定会给你个交代!”
二人离开,马扩出来,冷声道:
“相公,磁州之事,小人也略知一二。相公一定要谨慎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两河动荡,发生民变。”
“马宣赞,你都知道些什么?”
王松点点头问道。看起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相公,磁州的事情一直都有百姓上告,只是地方官府一直息事宁人而已。”
王松微微点点头,坐了下来。看起来,这里面的名堂够多。
“自宣和以来,滏阳县的赋税问题就已是民怨沸腾。富者良田千亩,贫者无立锥之地。事实上,不止是滏阳县,整个两河地区,也都是如此。”
“地主豪强巧取豪夺,大肆兼并土地,百姓只能乱沦为佃租。豪强掌
握大量土地,却隐田隐丁,逃避税赋。贫苦百姓手中无地,却要承担苛捐杂税。州县登记的田赋税册上,土地拥有者和数量都是名存实亡。”
“既然马宣赞都知道,郭永、赵应这些人难道不知情吗?”
“相公,郭知府、赵知州、李公,那一个不是良田百顷,至于他们有没有交纳足够的赋税,下官就不得而知了。”
马扩眼神悠悠,王松笑了起来。
“马宣赞,你除了宣抚司的授田150亩,身无旁物,而且还给折成了银两。在我忠义军中,你是彻头彻尾的“无产主义者”!”
马扩也是笑道:““无产主义者”,相公所言极是。臣只有一个志向,那就是驱除异族,光复我汉家江山,吾心足矣。”
“马宣赞赤子之心,把自己的志向,跟民族的志向结合起来。将来功成名就,你可以拥有一方大大的封地,只不过要在我汉人的征途之上。”
王松的眉头拧了起来,声音也大了起来。
“磁州因为赋税,而导致百姓暴动的案子,就交给你去处理。若是真如你所说,富者田多少赋,贫者无田交赋……”
他眼神变得阴冷,口气更是寒意迫人。
“该怎么办,你知道吗?”
马扩额头冒汗水,忧心忡忡。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以王文公之无畏,尚落了个满盘皆输,可见豪强势力之大。相公,如今强敌环侧,腹背受敌,你要在此时,割豪强的肉,恐怕会群起而攻之。相公三思啊!”
“两河糜烂,宋室南迁,良田荒芜,豪强大都南下,难民蜂拥而来,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就悔之晚矣。”
王松沉声道:“官府保护百姓,百姓交粮纳税,天经地义。两河之地,是普通百姓多,还是豪强多?难道我要为了百千豪强,和百万百姓做对?”
王松的声音大了起来:
“自古民不与官斗,官府积威之下,百姓忍气吞声,典物卖地,不到万不得已,又怎会、怎敢与官府抗衡。难道他们就不怕官军镇压?”
自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