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的大哥秦始皇>第35章局势纷乱

第三十五章 局势纷乱

自秦王论罪旨意下达后,这咸阳城是一日比一日热闹,虽然一大批人获罪自杀,又有一大批人因罪辞官,但是整个咸阳城的权贵们,似乎非但没有因此缩手缩脚,反而越发的活跃了。

负责咸阳治安与杂事的郭嘉,颇有些手忙脚乱的意思,不过好消息是,默军在忙碌之中,渐渐融入了咸阳守卫的集体,许多机密之事也被探得。

郭嘉正在城头巡视时,一向文雅的熊启带着弟弟熊圭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公子,启有事想禀告。”

“怎么了,你说。”

熊启与熊圭二人对视一眼,说道:“我等想要向公子告假一段时日。”郭嘉看着二人,不由地露出一丝怪异的微笑,问道:“你们也参与到了现在的争夺中吗?”

郭嘉也不傻,子楚一道旨意让多少人获罪辞官,刚刚继位的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威信,能轻易促成此事?还不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下台一批人,自己才能更进一步?

身为朝中三股势力中最根深蒂固的一家,楚系贵族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不为自己的人谋取些福利?而这熊启与熊圭身为楚系之中少有的年轻俊才,此时不去操劳一下人情往来,又怎么对得起他们背后的势力?

熊启脸一红,微微点头,解释道:“启毕竟是贵族,在勋贵们眼里有些名声,一些场合是不得不出面。对于这次即将空出来的如此多的官职,说家族中人没有心动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也要争上一争。

启这也是为家族奔波,不得不为啊。”

熊圭一向少言寡语,此时也说道:“有些事,不论自己想不想去做,都是不得不去的。”

郭嘉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其中奥妙,拍了一下二人的肩膀,说道:“启,你言辞便给,又有人杰的名声,你们这边的人确实需要你出面,至于圭,他过于沉默了,有时更像是你的影子一般,这次趁着机会也多让圭锻炼锻炼吧。”

就这样,郭嘉准了昌平君兄弟的假期,咸阳城的热闹程度在几日里又翻了一番,而郭嘉这里,虽然手头能用的人少了两个,但是工作却慢慢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一来是郭嘉立威成功,没有深仇大恨的人也不会再刻意找不痛快去不配合郭嘉,二来就是现在整个咸阳为了这些官职都在疯狂运作,谁也不希望在这种时候出些什么事,因此对手下的约束也是十分紧张,倒是无意间帮了郭嘉的忙。

入夜,嬴政再次在夜色的掩映下来到郭嘉所在的城墙,二人靠着城垛,欣赏夜色,好不自在。

“你看,这些贵人的家里,都还亮着灯火,这还是丧期之内不能宴饮的原因,过些时候,丧期结束,咱们在这里就能听到这些人家里的酒乐之声了。”嬴政指着一片灯火通明的街道说着。

郭嘉瞥了一眼,笑道:“那有什么办法,谁叫大家都对这些官职如此上心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的官职都是采用察举制度,即想要做官,就必须有一个或者几个有德行有名望的人举荐你,经过简单考察后,你才可以做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你的才学品质为人所知,有人相信你的才华,肯于举荐你,你就可以当官,由于举荐人还有着担保人的实际作用,即被举荐者犯错,举荐人也要受到惩罚,所以一般来说,举荐出来的官员都还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这样做也有坏处,那就是做官的途径被贵人们把持,毕竟能够才情惊艳到被贵人发现的下民,少之又少。

而且,一些人可以通过自己手里举荐官职的权力,聚拢小团体,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因此,这种举荐的权力与利益,通常是能够传承下去的。

虽然还有所谓的征辟制度,但是,相对于举荐制度选拔出来的官职来说,杯水车薪。

大秦在商鞅变法后,有了军功爵制度,让许多平民有机会得到爵位成为贵族,获得官职,但是这一举措主要还是应用在武职方面,朝廷选拔文官的制度与其他六国也没有太大区别,都是由大德之人举荐。

所以如今大量官职将出缺,人们纷纷聚会,就是想要请这些有名望的人举荐自己,或者散播一下自己的名声,让这些贤者听到自己的声音。

“明明是王权授予的官职,这些人最后感激的却是那些动动嘴皮的家伙,日后还会以各种方式回报他们,让这些举荐者的后人也能成为贵族高官,然后继续去举荐他人,长此以往,朝堂官员皆出自这些人的门下,王权必然被架空!”嬴政恨恨道。

郭嘉心说,这你就受不了了?你要是知道日后的大汉朝,这些有着举荐权力的家族,成了门阀,拥有私兵部曲,所在地方皆以这些门阀为尊,不认朝廷,你还不得气死?

那些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大门阀,把控的可不是小官位,而是可以左右朝廷决策的三公之位啊。

“这种带有私相授受权力内涵的举荐制度不可取,但是完全由当权者去进行征辟的方式也不可取,当权者的喜好很大程度上也会让选拔出的人才素质参差不齐。

想要让大秦的官员们都处于一个健康的体系里,那么合理的选官制度就必须建立起来。”

嬴政看着郭嘉的眼睛带着惊喜,问道:“嘉,你是不是有主意了?快说,你是不是有办法解决这些弊端?”

解决这些问题很难吗?三个字就可以解决啊——科举制!


状态提示:第35章局势纷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