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听完刘辩的话,彻底的沉默了下来。
不得不说,刘辩真真正正的说动了他,若乌桓人将来真能获得那么幸福的生活,衣食无忧,那归顺大汉,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只是,乌桓在他的眼里,毕竟是一个国家。
再苦再穷,也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而一旦归顺了大汉,这个国家就会彻底消失。
等乌桓人入汉之后,乌桓更是连生活习惯和文化等事,也都会消失不见。
这对一国之君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决定和选择,蹋顿实在是无法贸贸然做出太草率的决定,于是,他朝刘辩拱手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给臣一天考虑的时间,一天之后,臣,再给陛下答复。
刘辩微笑点头道:好,你回去慢慢考虑。
对刘辩来说,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剩下的根本不用着急了,若是蹋顿反悔,那自己直接攻过去,蹋顿想跑都来不及。
若他同意,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蹋顿回到营中,立即把所有人都召集了过来,跟他们商量这件事,并且,把刘辩说过的话,全都一五一十的跟众人复述了一遍。
果然,这些人也和蹋顿一样,一开始听到刘辩让乌桓人入汗的话,个个都勃然大怒,纷纷表示刘辩简直是异想天开!
但等听到后面,刘辩对于乌桓的规划,对于乌桓人的厚待之后,又都沉默了。
衣食无忧,那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不得不说,大汉的子民的确是如此。
他们过去也听说过,中原地区实行的是大食堂的制度,老百姓都去食堂吃饭,所以,根本不存在没饭吃的问题。
只要大汉一天在,老百姓就一天有饭吃。
他们彻底归顺大汉,大汉也把他们当一般老百姓看待的话,有饭吃,也就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最终,一个部落首领首先站了出来,举手道:我同意归顺大汉!
其他人见状,也都跟着纷纷点头。
蹋顿叹了口气,知道,这是他们最终的选择,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第二天,蹋顿果然带着库方一起再次来到了刘辩所在的大营,表示大营刘辩提出来的要求。
很快,乌桓就和大汉签订了入汉协议!
协议中写的明明白白,只要乌桓三年内不反,且全力支援中原建设,那么,乌桓就算过了考核期,从此正式成为汉人,享有和汉人一模一样的权利。
协议签完之后,乌桓的心里是又轻松,又沉重。
轻松的是,乌桓人的生计问题,他是彻底的解决了,眼前的难题,也不复存在。
沉重的是,持续了百年的乌桓王朝,从此就在这个世界上,在历史的长河里彻底的消失了。
当夜,乌桓便宰牛杀羊,燃起了篝火,热情的接待刘辩大军的到来。
刘辩也不端架子,和蹋顿等人一起在篝火前坐了,又是喝酒又是吃肉,好好的庆祝了一番。
最后,酒饱饭足之后,刘辩朝蹋顿道:我们是不是该商量商量,如何规划迁徙计划了?
毕竟,乌桓人虽然经过这一战死了不少人,但总人口还是很多的,要搬迁起来,也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好好的筹谋。
蹋顿道:乌桓一共有五十多万人口,经过这一战,死了大概十万左右,现在整个乌桓,加上周边臣服乌桓的小部落,全部算起来,有近三十万人,最好分批次,一批一批,逐渐的借由幽州入汉,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
刘辩点头道:如此甚好。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吃亏的,等到乌桓人入汉差不多了,我们中原便出军十万,让劳工带着家口至少三十万人,入驻乌桓,开始建设乌州。
蹋顿闻言,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大汉虽好,究竟不是他的家,如果能建设好乌州,到时候,把乌桓人再接回来,团聚在一起,那么,他们便把乌州当做自己的家园也不错。
庆功结束之后,刘辩也不耽搁,直接带领的大军回了幽州。
这次大战,刘辩彻底的收服了乌桓,把乌桓变成了大汉的一个州,收服乌桓人口接近百万。
其中,军队约三十万人,乌桓马匹更超过了十万匹,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回到幽州之后,刘辩便又把目光放到了幽州的身上,毕竟,现在的幽州比起中原来说,也算是十分贫瘠而且荒凉的地方,要改造乌桓,更不能落下幽州。
而且,他也不能把运送乌桓人的事全部都甩给孙坚,于是,他考虑一番之后,便在血马亲随之中选出了十个队长。
此时,失踪的那五个小队当中的最后一个队长也被找到了,他竟然是迷路了!
也就是说,这一次出征乌桓的一百个血马亲随,一百支小队,到最后,一共死了四个,还剩下九十六个。
刘洋,你做大队长,带领这十个小队长,专门负责护送乌桓人来幽州,然后进入大汉。
刘洋立即拱手:遵旨!
刘辩又看向孙坚道:孙坚,你就任幽州牧,统领乌州牧,负责接下来的乌桓入境事宜,以后,乌桓的建设就交给你了。另外,我再给你留下来六个血马亲随,供你差遣。
孙坚忙道:臣遵旨!
没想到他也有血马亲随可以用,有这六个血马亲随,以后,他再也不用担心边境有哪些小族和部落进犯了!
这个时候,手下忽然有人跑到孙坚的身边,似乎要和他说悄悄话。
孙坚立即不满道:大胆,陛下在此,有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