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永乐朝第一女婿>第98章剑走偏锋

“大人,我们从京城驰援而来的兄弟,昨晚,昨晚…让人全部干掉……”手下说着凑近番子头目的面前,压低了嗓音小声道:“现场发现了锦衣卫的令牌,虽然烧焦了不少,但是依稀可辨。”

“什么!?

奶奶的,我就知道是这群锦鸡下的手,快给京城飞鸽传书,请示老祖宗处置。”番子头目咬着牙,怒声道。

“是。”手下急忙退了出去。

看来,张澜的这招“借刀杀人”,起了大作用,并且通过挑衅赵王别院和驸马府的事情,让金陵城的达官贵族们人人自危,对于汉王朱高洵的威严是何等的不屑、甚至是挑衅。

这位极为好面子的汉王,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即使朱高洵逼迫自己内敛,收起张牙舞爪的态度,而张澜则深信: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绝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改变。

朱高洵一旦被完全激怒,必会犯错。

那就是张澜的目地之所在,让朱高洵在怒火中犯下错误,为太子争取更有利的局面。

历史上……朱高洵是死在了侄子朱瞻基之手,本来朱瞻基遵循父亲朱高炽遗命,只将其囚禁并未处死,岂料朱高洵作妖,在朱瞻基看望他的时候,将其绊倒。

怒火之下,朱瞻基直接将朱高洵赐死,朱高洵大笑了几声,看着朱瞻基没有说话,其实他是不想苟活了,把自己硬生生整死了。

自古皇家之事,任外人也说不清楚。

张澜也不想管那么多,他只是遵循一个道理:尽可能让这帮自负、自大、自傲的家伙们,少一些杀戮、少一些放纵、少一些张狂,尽可能遏制他们产生的恶果。

对于谢缙之死,张澜一直耿耿于怀。

虽然张澜不想改变历史、虽然谢缙终有一死,但是死的确实过于凄惨。

这里面……纪纲和朱高洵难辞其咎,当然了,那个看似置之度外、毫无直接关联的朱棣,他其实也难逃其咎。

谢缙的死:因为他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嬉笑怒骂,痛斥纪纲的嚣张跋扈、专横无道,被纪纲恨在了骨子里,这是其一。

其二是…谢缙和太子朱高炽走的很近,虽然没有明确太子太师,但是在太子的成长中,谢缙确实有着很大的教导和指正。

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地方,谢缙是出了名的耿直,对于皇家之事直言不讳,并且对皇帝朱棣的一些行为举止,他也会毫不忌讳。

这样积累下去的祸端越来越多,让永乐大帝朱棣很没有面子,所以说……也可能这才是谢缙获罪的关键,惨死的重点。

谢缙死了这几年间,很多人淡忘了许多,但是张澜不能忘,刚来京城受到排挤之时,谢缙欣赏张澜的才华,没有忌讳他锦衣卫的身份,给了他很多指导,这种情感之下张澜做什么都可以理解。

在张澜的心里,纪纲也好、朱高洵也罢,甚至皇帝朱棣,你们阴险狡诈、心狠手辣,都和我没关系。

最主要的是不要招惹我,我们相安无事就好,如果你们非要对付我和我的家人,对不起…小爷我不是怕事的人,和你们斗到底!

张澜其实很简单:一加一等于二就成,你们非要整什么幺蛾子,而且用莫须有的罪状将张澜推向了太子,打上了太子党的烙印。

那么不能坐以待毙的张澜必须动起来,这才有了这么一系列的事情,原本张澜想要将后世的行商理念带到这里,做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家翁就好。

现在却深深陷在这皇权争斗的漩涡中,说他难以自拔也不为过,毕竟这个时代的党争是非常恐怖滴,搞不好就是革职查办,甚至是掉脑袋的干活。

张澜不想那么多,他准备剑走偏锋,让朱高洵和朱高燧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让二王自己产生嫌疑,一旦瓦解了他们的联盟,对太子的压力会减弱很多。

还有一方面,就是“堡垒都是在内部被攻破的”,即使马上让二王的联盟受不到损坏,这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经过“悉心培育”的话,终会发芽、开花、结果,到时候就是己方最好的机会!

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张澜的所作所为,包括太子朱高炽和皇太孙朱瞻基,现在最主要的是推波助澜,让他们自己先乱起来无暇其他。

因为朱高洵将自己的牌打在了纪纲身上,只要牢牢控制了父皇的这条恶犬,在朝堂上的优势会增加几分。

虽然朱高洵远在金陵,但是朝中的一举一动,通过掌控锦衣卫的这条线,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高洵的这个算盘打得不错,话说回来他军武出身,这种细致入微的思考,他不会是自己想出来的,他身边一定有高人,而且这个高人,或许是朝中的某位大员。

“李大人可好!”

汉王府的密室,朱高洵接待了风尘仆仆而来的信使,他看完密信,心情大好了起来。

“回禀汉王殿下,李大人一切安好。”信使三十来岁,白净的脸上有一缕黑須,看着像一个才华横溢之人。

“李大人把你派过来,本王就轻松了许多,听说你和赵王谋士是同窗?”朱高洵将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扔在了脚下的铜盆之中。

“汝昌兄是我们这期高榜,本来可以同朝为官,岂料他家中遭到巨变,很久没有音信。

后来听说投到了赵王门下,成为心腹谋士。”信使行着礼,说的很是清晰。

“你叫赵芳,三十而立,现在是吏部员外郎,从五品的官职?”朱高洵目光炯炯,看着对方。


状态提示:第98章剑走偏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